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法院 >

全国首家金融法院探秘(3)

2018-08-28 17:46来源:中国法院网浏览:手机版

  8月21日“首日开张”的下班时分,立案庭的法官和法官助理们聚在一起讨论受理过程中的各种案由,李丹青听得特别仔细。“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探索未来中国特色金融司法体系

  “其实,首家金融法院之所以落户上海,也得益于这些年来上海金融审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五庭庭长张新对记者说。

  据统计,2013年至2017年,上海法院共审结一审金融案件47.8万件,以金融民商事案件为例,每年以51%的比例增长。除了数量多以外,一大批重大、新颖、疑难、复杂的案件,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如涉“雷曼公司”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纠纷案、全国首例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支持证券投资者起诉案等案件,都得到了金融业界与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和赞同。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9年起,上海法院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为深化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金融法院奠定了基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及8家基层法院分别设立了金融审判庭(内设机构改革后设金融庭的基层法院为4家),其他基层法院也设立了专项的金融审判合议庭,在上海全市形成了相对独立的金融审判组织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见证了这一历史发展历程。从2010年上海两会期间提交第一份成立金融法院的相关提案起,他始终高度关注金融法院的建立事宜。

  在今年得知上海金融法院成立的消息后,吕红兵又激动又感慨:“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新型金融业态和经营模式的加速出现、国际金融交易惯例和规则的纷纷涌入,势必会对金融审判法官的知识结构、裁判理念、裁判视野乃至裁判技巧带来较大挑战。”

  吕红兵感受到的“挑战”压力,刘晨在“网站窗口”建设时也感受到了。

  上海金融法院揭牌次日,该院的中英文官方网站正式上线。作为网站设计团队中的一员,上海金融法院综合办公室负责人刘晨与团队一同连续加班了近一个月。

  刘晨曾担任上海海事法院办公室副主任,负责信息化建设。同样是专门法院,同样具有涉外性强的特征,刘晨对设计金融法院网站有着清晰的思路。“一要体现专业,二要便民,三要具有国际视野,所以我们在英文网站的设计上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网站。”

  尽管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网站的很多基础材料内容直到7月底才最后确定:院长、副院长的履新公示,新闻中心的展示报道、审判研究的前沿文章、司法公开和诉讼服务的简介……网站设计团队全力以赴。

  “受众不同,中英文网站的设计也会有所不同。”根据以往对上海海事法院官方网站浏览量的分析,刘晨发现,英文网站受关注度较高的栏目主要集中在图片新闻、案例分析和白皮书,目前,他已在考虑如何在未来的英文网站中加入更多热点内容。

  “网站只是一个窗口,真正的实力来自于整个金融审判团队。我希望,今后,我们的网站既能展示中国法官判决的优秀典型案例,又能通过这些案例推进金融市场的规范,向世界传递中国金融裁判的想法。”刘晨笑着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