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四川最大儿童拐卖案背后:回家之路 AI相助(4)

2019-07-09 12:50来源:成都商报浏览:手机版

  今年5月,央视节目《等着我》呈现了这次科技寻人。经四川警方及腾讯方面确认,这是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首次用于警方打拐寻人。
  不过,也有费解的地方。“在剩下没找到的3个孩子中,其中有个男娃娃每一次对比,相似度排第一的都是同一个人,不管怎么看,觉得应该就是这个人了,但就是DNA比对不上。”蒋晓玲说,“我们甚至还去查了这个孩子的父母生产情况,还是没弄清原因。”
  拐卖者系夫妻档作案
  寻找,还在继续……
  寻人,还在继续。随着7名儿童被找到,已被判刑15年的王某文,也将面临更重的刑罚。
  办案人员向记者还原了王某文的个人经历。
  实际上,王某文的第一次作案发生在2006年。当年,王某文在湖南将一名小孩拐走,过程中,孩子大哭,旁人报警。王某文被抓,判刑3年。
  “他是2008年奥运会前出狱的,出狱后又开始作案。”蒋晓玲说,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间,他作案10起,都是在一些县城或者农村,将孩子带走,然后和其爱人一起,运送到广东一带。“准确地讲,他负责拐孩子,他爱人负责运送,因为女性带孩子不容易被怀疑,算是‘夫妻档’作案。”
  从警方查到的王某文银行交易记录来看,王某文将孩子带到广东当地获利后,会将钱存入存折,其金额从1万左右到10万左右不等。
  “能够核实到的金额至少在20多万以上。”蒋晓玲介绍。
  2010年,在赚得几十万后,王某文收了手,并前往青海做起了生意。不过,仅仅3年多,王某文便将钱赔光。
  2014年,王某文决定再次作案。“一方面,手法已经熟练,觉得来钱快;另一方面,觉得之前做了那么多次,警方也没有抓到他,拿他没办法。”蒋晓玲说,但这次王某文很快被警方锁定抓获。
  目前,警方正在做进一步工作,将经司法程序,对王某文加重刑罚。(记者 杜玉全  实习生 程琦果)(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