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部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5)
各省(区、市)司法厅(局)要建设省级公共法律服务数据中心,根据用户服务体验不同入口,将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贯通,通过网上录入、数据整合等实现功能互通、信息共享、高效联动,形成“一站式”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规范化运行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要着眼于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推进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保证法律服务质量,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一)完善服务规范。制定各业务服务规范体系,整合平台进驻业务部门现有工作职责、业务办理规则等,对公共法律服务中具有重复性和共同执行的服务和管理内容,统一业务规范,明确办理流程,做到权责清晰、规程明确。完善窗口工作机制,建立来信来访接待、解答咨询、受理申请、登记归档、投诉处理等工作规范,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公开制等制度,根据群众需求完善便民利民举措,打造全流程服务。 (二)健全管理运行机制。科学整合司法行政系统行政审批、法律服务、综合保障等内部资源和已有平台,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之间的衔接配合,发挥好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综合性指挥平台作用,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与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人民调解组织等机构的工作衔接,促进平台高效运转。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基本台账、信息报送、工作督办、舆情分析和重大事项报告、应急情况处置预案等制度,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与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信访、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与诉讼服务和社会服务的对接,提高群众获得公共法律服务的便利性。 (三)强化平台工作力量。适应平台服务职责要求,加强工作人员配备,通过抽调选派司法行政机关在编人员、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充实工作力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实体平台建成定编机构,平台工作人员定编。加强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员、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服务力量整合,明确平台专业性岗位资质条件,合理配置工作人员,提高法律服务专业化水平。有效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严格购买、管理流程,把适合由社会承担的公共法律服务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实现优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综合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素养和在相关专业领域影响,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单位中选取专家型人才,组建省、市级法律专家库,为重大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大力发展志愿服务,招募高等院校法律专业师生、退休政法干警、社区力量等参与法律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优势互补、有机融合,多渠道解决基层法律服务力量短缺问题。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促进提高法律服务人员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 (四)加强评估考核。建立平台建设综合评价机制,从基础设施、人员配备、业务开展等方面,制定量化的考评指标及奖惩标准,促进提高平台服务水平。在基础设施方面,重点考评场所设置、功能区划分、基本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网络平台、办公设备;在人员配备方面,重点考评工作人员数量、律师数量、专业素质、岗位设置;在业务开展方面,重点考评进驻法律服务类别、提供法律咨询数量、受理法律援助事项数量、调处矛盾纠纷数量、法治宣传活动数量、电话接听率、网站点击率等。建立服务质量评价制度,由服务对象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办事效率、政策和业务水平等作出评价,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部门和服务人员考核评价的依据,促进优质服务和高效服务。加强绩效考评,通过网络、媒体或书面形式定期通报平台建设考评结果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于群众满意度高、服务效果显著的服务平台要加强奖励表彰,引导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规范运行,树立司法行政工作为民服务良好形象。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地方职工福利:多省节日慰问全年不超1千 上海不超400 02-09
- 新疆吐鲁番托克逊再掀全民集中宣传反恐维稳高潮(图) 06-04
- “指尖消费”将强势拉动中国经济 03-09
- 那仁和布克牧场住村干部坚持做到 “三个结合” 09-27
- 八项规定两周年述评:铁面执纪形成强大震慑 12-02
- 青海将向59.6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两节红包” 12-09
- 民政部门对冬季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展开救助行动 12-01
- 刘延东出席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并发表演讲 07-31
- 东航北京新机场主基地开建 06-29
- 加州限制亚裔生入学法案暂搁置 将听取华人意见 02-28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