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盲盒销售劣质商品、清理库存?盲盒不是监管盲区
|
盲盒不是监管盲区 何谓盲盒?简单说,就是外观包装相同、内置商品却不同的盒子,购买前看不到盒里的东西,购买后拆封才能一睹真容。近段时间,盲盒成为市场上大红大紫的商品,从玩具到餐饮,从美妆到文旅,诸多消费领域掀起“盲盒风”。伴随这种消费形态的流行,问题也纷至沓来。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消费提示,列举出商家过度营销、涉嫌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难以保障、消费纠纷难以解决等种种乱象,给火热的盲盒市场敲响一记警钟。 盲盒市场之热,关键在“盲”。拆盲盒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好奇心、刺激性、惊喜感也就随之而来。为了不断满足这种“稀缺性体验”,一些消费者会重复买盲盒、拆盲盒,甚至沉迷上瘾。有的商家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想尽办法诱导消费者冲动购买、非理性消费,把盲盒做成了投机生意,助长了盲盒市场虚火上升、非理性繁荣。 盲盒市场之乱,根本在“盲”。盲盒营销模式本身带有一定“神秘性”,容易扭曲市场交易规则。有的经营者为了蹭盲盒的热度,或是夸大商品价值、虚构精品概率,或是销售劣质商品、借机清理库存。更有甚者,把活体动物放在盲盒中售卖,不仅存在健康和安全隐患,也涉嫌在卫生检疫、邮政运输等多方面触碰法律法规底线。有消费者表示,买的是活体动物盲盒,收到的却是动物尸体,“惊喜”变成了“惊吓”……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盲盒行业的良性发展,还有赖于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对经营者而言,切莫一味逐利而盲了心。要切实遵守市场规则,承担法定的质量担保责任,确保商品质量信息真实,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不可过度营销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误导消费者冲动消费。对消费者来说,也别因沉迷而盲了眼。应认识到盲盒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结合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理性消费、适度消费。(魏寅)(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最新资讯:
- 北京联通基站占用一村民口粮田22年零赔偿引发热议10-30
- 河南通报:正厅级张国伟,主动投案09-15
- 郑州市伏牛南路信阳炖菜赌博窝点屡禁不止是何因?09-15
- 固始建业府拖欠工程款后续:耍赖项目受到政府肯定09-08
- 河北白洋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恶意欠薪长达4年07-18
- 固始县亚龙湾庄园楼顶铁塔居民“集体失眠”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山东永牛建筑工程公司违法承揽日照钢铁拆除工程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资讯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