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送老师不作为锦旗? 一场定制化的流量收割
家长送老师不作为锦旗? 一场定制化的流量收割 “教啥啥不行,叫家长第一名。”最近,“徐州某家长送老师不作为锦旗”的视频引起网络热议。视频中,一名男子手持锦旗,反映被老师频繁叫去学校,称“作业完成不好,叫家长;字写得不好,还要叫家长。”视频最后,这位“家长”还发出了灵魂拷问:如果我们家长什么都会做的话,还要你们老师做什么? 12月7日,当地警方查明,该视频系赵某某自导自演的虚假视频,其目的是为博取眼球、吸引关注。目前,赵某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传唤。徐州市教育局也表示,经排查,徐州市范围内无天翔小学,也无赵西海老师,该视频内容纯属虚构。 仔细分析视频内容,不难发现:这简直是一场精心算计下的流量收割。近些天,有家长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等新闻,让家校矛盾成为舆论热点。这一极具关注度和冲突感的话题,被赵某某敏锐捕捉,成为爆款视频的“创作”背景。为增强视频的真实感和煽动性,他不仅编造出具体的学校和老师名称,购置了颇具视觉冲击力的锦旗“道具”,设计出朗朗上口的批评性“台词”,还以情绪激动的表演刺激着受众的“转评赞”欲望。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目的:骗取流量。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调查结果公布后,仍有少数网友替赵某某开脱:视频虽然是假的,反映的教育困境却真实存在。甚至有人认为:锦旗上的话,说出了家长们不敢表达的心声。可是问题在于,任何有建设性的公共讨论都应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面对披着现实外衣的虚假场景进行稻草人攻击。 事实上,赵某某罗列出的种种过错,根本无益于问题的真正解决,而只会挑唆、放大偏激情绪,让教师群体背负不公的“污名化”指责,强化家校之间的人为对立关系。 这段时间,经过批改作业之争、家长群变“负担群”等议题的讨论,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家校共育难题的复杂性:一方面,我们不应以偏概全,把个别教师的不当言行视为教师群体的“通病”;另一方面,公共讨论也要就事论事,分清哪些是纯粹的职责推脱,哪些是由于基层教师非教学任务过多所导致的。惟其如此,才能针对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有序推进矛盾的解决。歪曲事实、颠倒黑白的内容,只能让人们在盲目的情绪宣泄中陷入口水之争。 近些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不少社会热点话题成了谣言滋生的“重灾区”。一些营销号为了“深挖流量”奇招尽出,甚至会处心积虑地编造虚假情节,恶意挑拨受众的情绪。而在被戳穿之后,他们还会进行自我合理化。比如,此前在“女孩考上清华跪谢爸爸”的一系列视频被指摆拍后,拍摄者就辩称,“我正能量有错吗?”类似的诡辩逻辑,是对其自身功利性行为的粉饰,也破坏了相关议题的严肃性。对此,我们也应坚持零容忍态度:谣言就是谣言,造谣者理当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任冠青 来源:中国青年报(责任编辑:刘晓方)#p#分页标题#e#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南阳张仲景医院领导私设“第二药房”兜售三无药品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