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量点赞数动辄成百万上千万 注水数据谁在刷?
最近,在社交媒体和一些新媒体平台上,人们常发现某些用户每次发布的普通内容,获得的浏览量或是点赞数轻易就能突破百万、千万甚至上亿。那么,这些数字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少呢? 不久前,某艺人用户发布的一条宣传新歌视频的微博,获得了超过一亿次的转发。以目前中国微博总用户数3.37亿人的比例来看,相当于每三名微博用户当中,就有一人转发了这条内容。
记者:这个数据怎么定义?
根据曹先生的提示,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输入新浪微博的名称,系统优先给了大量帮助用户涨粉丝或是数据增量的业务选项。这些所谓的商家向记者推荐了不同需求的套餐,基本上是10块钱,就能买到400个粉丝,或可以转发指定微博100次。还可根据需求,实现粉丝活跃程度和地域真实性的专门订制。
记者又在搜索引擎,以“流量”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在得出的前100个结果里共有23个是与刷流量相关的第三方软件及平台,提供涵盖几乎所有时下热门平台的刷量业务。记者尝试下载了其中一个自带“创建粉丝”和“创建转发”功能的软件,将一个近期没有任何更新的微博账号填入指定位置,通过扫码付费11.92元换取了足够积分,并分别输入涨粉500人和转发300次的目标值。操作几分钟后,便发现该账户下不断涌入名字雷同的关注者。同样的,一条几天前发布的微博,也会立刻被来路不明的陌生用户集体转发出去。操作结果均能按照用户希望的数量,实现数据的篡改。
在微信和微博的聊天群里,记者也发现大量公开招募所谓点赞人员的信息。记者以应聘身份申请加入其中一个聊天群,名为“接待老师摇钱树”的管理员简单询问了记者的年龄和可支配时间,就向记者发来了工作要求——为指定客户的抖音账号添加关注和点赞,完成即算一单,可获得1-3元不等的报酬。单日工作量不设上限,工资也可当日结清。
北京某数据公司总裁 曹永寿:水军有几个特征,一个是你会发现水军造的内容,几乎都是一致的。第二个是很多水军都是在凌晨(上线),你觉得这个事正常吗?如果一万个粉丝,每个人注册了十个白号,每个白号每天发一百个资讯或信息,那就是十万乘以一百,一天就能到一千(万)。其实(真实数字)只是一万人。
明星微博站前工作人员 小雨(化名):因为现在大多数粉丝都觉得转发和评论特别重要,这种数据就是越多越好。我们有时候买都是别人发给我,我就存下来了。有时候微信群里会有链接,或者微博群有链接。买这些号,(金钱)投入也很大,可能他一个号就三四毛钱,但他一买就买几百个号。(群里)有的可能会细分做微博评论的,有的专门负责转发的。
明星微博站前工作人员 小雨(化名):如果是抡博,数据组里面每天都会有任务,必须有公司统一(安排)才行。比如你连续多少天,转发这个微博多少次,你坚持下来就会有一个奖励。这些数据(经纪)公司可能会看,有些品牌方可能会看,但是真的会不会看,其实也不太确定。
互联网专家 吴纯勇:流量造假基本上违背了诚信(的原则)。它的本质其实都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同的方式,根据所谓的需求进行刷量,这样一个不健康的产业链和生态链就慢慢形成了。
#p#分页标题#e#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周星:眼球经济是这个时代很难避免的现象,这个我们在业界里跟明星交流或者经纪人交流的时候,他们当然有个合理理由,就明星流量大的时候,他的曝光率和受到广告主的关注就越大,鼓动粉丝集群式地去制造流量。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问题是传媒机构也需要利益,他(一旦)发现比较容易投合这种情绪的时候,他会引起关注。造就流量明星一定是三者合力的结果。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周星:因为稍逊即逝,网络传播很快就看不到了。年轻人成长,很快又会有新的热点(出现)。当然要有政策去抑制这些(流量)制造机构。除此之外,是要有正向的宣传舆论工具去关注真正作为人的表率的,我们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坚实地推动我们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好的东西,入心入里让年轻人接受,让他们成为真正不是短效,而是长效的典范,我觉得这个才是重要的。(责任编辑:刘晓方)
|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邓州市政府招商设陷阱 一外地女商被骗780万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