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避免“权健”式乱象
新旧年交替之际,网络被两个字——权健刷屏。引爆“权健”风波的,是2018年底发表于自媒体、署名“丁香医生”的一篇文章:《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该文披露,这家凭借天价保健鞋垫(美其名“骨正基”)和所谓负离子磁卫生巾起家的公司,以令人瞠目的7000多家加盟火疗店为依托,通过虚假宣传和传销方式,用了14年时间,在中国构建起一个年销售额接近200亿的保健帝国,“它向千千万万参与者许以健康和财富的梦想,而最终梦想都化为泡影;在帝国的食物链里,参与者不仅搭上钱财,更有人烧伤、致残,甚至丢了性命”。 在近年的中国,这种故事读起来似曾相识,几乎没有什么新奇感,因为它只不过是过去一系列通过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狂轰滥炸式夸大其词宣传迅速走红又迅速倒掉的保健品品牌中的一个。这样的保健品随便可以点出一大串,它们前仆后继,“你方唱罢我登场”。有媒体将其形容为“一个保健品倒下了,千万个保健品站起来了”。 权健案的发生是不奇怪的,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它的发生甚至是必然的。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或者说需求驱动的,只要存在需求,就会产生相应的供给。在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使国人早已脱离了温饱阶段,生存已不成问题,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人们共同的目标。人所共知,决定生活质量的两大因素一是健康,二是教育,这两个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犹如一股洪水,哪里有需求的洼地,就会流向哪里,因为有洼地才能形成蓄水池(聚集财富和金钱)。保健品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但是一种保健品能否真正保健,涉及复杂的生理、生物、医学问题,一般人无从判断。对消费者而言,知识的欠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多年来“挂羊头卖狗肉”式的保健品大行其道。 权健案的发生不奇怪,奇怪的是,一个带有明显违法倾向(传销)的企业,一种低劣的、含有明显欺诈因素(骨正基鞋垫、负离子卫生巾)甚至危险因素(火疗)的保健品,竟能生存了14年,并发展壮大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这个商业帝国又因为一篇自媒体文章而被一招击倒。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本人认为,导致当下保健品市场领域乃至其他市场领域各种乱象的原因恐怕有两个。 一是被动式监管。如果把市场比喻为洪水,则监管就好似堤坝,将洪水导引和约束在特定的河道内,以免其泛滥成灾。对监管者而言,在堤坝决口时堵漏是必要的,但是对堤坝进行日常防护,防止其渗漏更为重要。我们知道,国家对药品和保健品实行严格的区分制度,对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监管制度,而对于保健品,则仅将其归类为食品,并规定不得夸大其功效,不得将其运用于疾病治疗。以此为前提,对保健品像对待食品一样,实行一种宽松的监管制度。然而市场经营者并不会遵从监管者的一厢情愿,为寻求最大化利益,他们总是游走于灰色地带,打擦边球。保健品经营者总是刻意模糊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并以低廉的食品生产经营成本来谋取药品的巨额利润。 二是回应式执法。14年间,权健的非法营销并不是偷偷摸摸的,而是公开的;它在天津本地建有豪华的办公楼、医院,在全国各地有加盟火疗店,都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引起监管者、执法者足够的注意。即使有权健营销参与者、产品消费者识破了权健的骗局,并向有关部门投诉,都未获得积极的回应。甚至有很多消费者在接受权健火疗被灼伤,有癌症患者接受权健药品治疗而死亡、反被权健包装为治愈而进行虚假宣传,在提起诉讼时反遭败诉……在有些地方,执法好像也遵从“量变质变”规律:只有违法事实及后果积累到一定量的规模,才会引起执法者的重视,才会以雷霆之势扫除违法现象,将违法者绳之以法。而在此之前,执法者似乎在等待一只手推倒第一张骨牌(比如推倒权健的那篇文章)。#p#分页标题#e# (作者系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下一篇:培养孩子法治精神“家长作风”必须改
- 上一篇:如何避免“权健”式乱象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山东永牛建筑工程公司违法截留工亡赔偿金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