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别让WiFi探针成刺穿用户权益的利刃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种以WiFi探针为主要技术手段的广告营销设备悄然兴起,该类设备通过获取用户手机Mac地址收集用户信息。有些设备可以强制用户手机弹窗,并冒充已连接WiFi在微信置顶界面投放无法消除的“狗皮膏药式”广告。微信方面对此表示,目前已监控到此类恶意欺骗行为,并对监控到的情况进行技术应对(10月23日《新京报》)。 这种“WiFi探针”被商家利用来进行广告营销,手机用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商家强推广告。在网上,有不少出售“WiFi广告强推”相关设备的广告,售价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以WiFi探针技术为基准衍生出的广告营销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WiFi探针这一技术成了商家推销广告的“神器”。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年度报告显示,网民通过WiFi触网比例高达91.8%,其中公共场所WiFi上网比例近半(42.4%)。WiFi已成为网民在固定场所下介入互联网的首选方式。正因如此,WiFi探针技术才应运而生,而WiFi探针具备的强推功能,让用户完全处于无法拒绝的状态,广告成了强制输入,不看还不行。而WiFi探针技术还可以精确分析出进入设备的用户画像,精准度甚至可以到达用户的年龄、性别、收入、学历等。这些用户个人信息正是一些广告商所最想得到的,想要获取这些信息,自然就需要钱来打点了。 WiFi探针技术如果是用于正当途径,还能为广大网民提供便捷,有利于时代的进步。但现实中,WiFi探针技术存在被滥用的迹象,如强制用户手机弹窗,强推广告,还通过掌握用户个人信息,对用户打骚扰电话,这些都干扰了公民的正常生活,涉嫌侵犯用户的生活安宁权。而对于用户个人信息,收集方也有保密与不得泄露的义务,不少收集方却将此当成一门生意来做,出卖用户个人信息给商家,这涉嫌侵犯个人隐私,违反网络安全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 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重大推进力,但这些新的技术不能变成不法行为的帮凶,不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就如WiFi探针技术,不能成了刺穿手机用户最后一道安全防线的刺刀、利刃,虽然其具备了这样的破坏力,那就应该将这种“破坏力”约束住,要能“化不利为有利”。 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对于WiFi探针技术的提供者及需求方加强监管,督促各方尊重用户各项正当权利,确保WiFi探针技术能在法治正轨内使用,造福社会,而不只是成了少数不法商人掌控用户、拿捏用户的“凶器”。要为广大手机用户用法治筑牢个人信息安全屏障。(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最新资讯:
- 河北省行唐县法学会开展普法宣传“进公园、进企业”活动09-08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郑州市市长督办经开区一村民征迁赔偿款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