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日“龙抬头”:预示一年农事始 迎龙求雨祈丰收
新华社天津3月16日电(记者周润健)“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3月18日,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称为“龙头节”,又名“春龙节”“春耕节”“农事节”,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人们迎龙求雨祈丰收。 专栏作家、天津市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闪电的形状酷似龙的形状,有了闪电,就有了雨水,就意味风调雨顺。民间百姓俗信认为,农历的二月初二,就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因此,二月二又叫“龙头节”。 “惊蛰龙抬头,春分龙登天。”由国庆表示,今年农历二月二,恰逢惊蛰节气尾声。此时节,春回大地,陌上花开,天气渐暖,春雷乍响,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时节,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所以,古人把“二月二”又叫做“春耕节”。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就是人民希冀风雨顺大丰收的情感表达。 据了解,我国古代非常重视“龙头节”,皇帝要率领百官耕地,象征性地参加劳动,而民间百姓要举行“引龙”仪式,用灶灰末、谷糠或黄土从家里撒到附近的河边,然后再撒回来,表示把“懒龙”带出去,把“勤龙”“钱龙”引回来。 民俗专家表示,古代庆祝“龙头节”,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虫害消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带有一种强烈的农耕文化色彩。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千百年来,龙的形象早已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因此,为了讨吉利、求喜气,“龙抬头”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美其名曰“剃龙头”,意喻从“头”开始,焕然一新,各地还普遍把吃的东西都加上“龙”的头衔,祈龙赐福。 由国庆介绍说,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油糕叫吃“龙胆”,吃馄饨叫吃“龙眼”等,这些食俗都是人们对龙文化的崇拜,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邓州市政府招商设陷阱 一外地女商被骗780万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