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订单被诈骗分子准确掌握,谁动了我的"个人信息"?
如果你刚在购物平台上买了东西,过了几天你接到电话,对方说你买的东西有质量问题,要对你进行赔偿,你将信将疑吧?可是他准确地说出了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买了什么,花多少钱买的,你相信了吗? 这样的电话很多人都接到过,包括我。有些人就真信了,上了诈骗分子的钩。而他们之所以会相信,不是说他们没有警惕性,而是诈骗分子掌握了他们详细的个人信息,说得跟真的似的,很有迷惑性。那么在购物平台上消费的这些个人信息怎么会到了诈骗分子手里呢?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种冒充购物平台客服的新型诈骗手段,让很多消费者上当受骗。张女士、刘先生都是在某知名购物平台购买了商品,收到货没多久就接到了自称购物平台售后客服打来的电话。开始,两人都是将信将疑。
不是客服又怎么能知道自己买了什么商品、单号是多少、多少钱买的呢?所以很快就相信了对方。对方以工商部门查出所购商品某种成分超标、质量不合格为理由,主动提出购物平台会给予加倍赔偿。
于是,按照对方要求,加了QQ号,在指定网页填写了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并按照对方要求,输入了验证码。当所有操作完成后,两人银行卡上的钱,全部被诈骗分子转走。类似的受害者,还有很多很多。
出问题的不止这一家购物平台公司,个人信息的泄露也不仅仅发生在购物平台。去年12月,北京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通报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审理情况。酒店、快递公司、外卖平台等企业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其中,快递物流环节由于汇聚了海量的公民个人信息,被犯罪团伙视为获取诈骗线索的肥肉。#p#分页标题#e#
河北邯郸市永年区公安局反诈中心指导员杨鑫鹏说:“当时案发是快递公司自己有一个风控系统,监测到自己的员工账号进行了异常登录,然后到我们单位进行报警,当时永年的工号在河南异地登录,对8000多条信息进行了查询,外县的几个工号也进行了异地查询。”
吕某说,他的上家是福建的,不知道真实姓名,只有QQ上的名字,他在百度贴吧上找到收料、收快递信息的帖子,然后加为好友。
吕某把窃取来的公民信息打包卖给他的上线,再由上线直接卖给境外诈骗团伙,对于这个上线,警方还在继续侦查追捕当中。但是,仅就这个案件来说,以吕某为首的几个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也不是什么电脑黑客或者高手,怎么就轻易盗取了快递公司系统内的个人信息呢?
吕某案件的侦破,对一些快递公司来说,应当敲响警钟。首先是对内部员工的教育和监管。一些快递员被每天500元的额外收入所诱惑,就轻易把自己的登录账号给了陌生人使用。
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对储存海量个人信息的系统数据应该严加管理,对于数据之外的实体单据,同样应该防范信息泄露隐患。在邯郸市永年区,记者随便找到一个垃圾回收站,这里到处都是快递邮件废弃的外包装箱。很多快递公司的标签上,都清晰地打印着收件人姓名、住址、电话号码,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说明在快递公司系统后台,对这些个人信息也没有做保护处理。
掌握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就要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担起相应的责任。前不久,全国人大法工委发布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草案大幅提高了个人信息违法成本。企业出现违法行为可对其处以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的罚款,并可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同时要对直接责任人员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而另一方面,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提高保护意识。
个人信息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自己的无形资产。在垃圾回收站,我们随便翻一翻,就可以在快递外包装上看到大量的个人信息标签,很少有人会把这些标签销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