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治“金融土特产”,反腐不留死角
近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公告,通报银保监会系统收受“金融土特产”问题,其中特别提到了部分党员干部在网贷清理、打击非法集资案件查办中利用职务之便,搞“特权止损”的新型腐败现象,并列出17类名贵特产特殊资源清单,作为持续整治系统党员干部谋取私利不正之风和腐败的切实举措。 从有形的“送卡塞钱”,到无形的资源腐败,当前,一些贪腐违法现象已经出现了隐蔽化、伪装化特征,反腐进入“深水区”,要严防“金融土特产式”的资源腐败。 曾几何时,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是贪腐现象的“主流”。土特产尤其是名贵特产,是一个地区的特殊名片和经济资源。贵州茅台,云南普洱茶,景德镇陶瓷……一些所谓的土特产具有高价值、可变现等特点,部分别有用心之人动起了歪脑筋。少数不法分子打着土特产幌子行贿赂之实,土特产成了利益输送的载体。 如今,“金融土特产”贪腐现象时有出现。有形的“金融土特产”,如高端信用卡、纪念币(钞)、金融机构宣传品等“糖衣炮弹”频频“击中对象”;非实物化的“金融土特产”,也易使领导干部放松警惕,甚至滋生侥幸心理。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公告显示,部分银保监系统干部利用监管资源、金融央企职工利用融资贷款审批权涉嫌贪腐,一些公职人员甚至在网贷清理、打击非法集资案件查办中利用职务之便搞“特权挽损”。 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证明,无论腐败的花样如何翻新、手段多么隐蔽,都无法改变违纪违法的本质,无法逃避被查处的命运。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已研究出台了银保监会系统名贵特产特殊资源清单和会管单位名贵特产特殊资源清单。两份清单共开列名贵特产特殊资源17类,着重体现行业特殊性。既包括有形的特产,如高端信用卡、纪念币(钞);又包括无形的资源,如金融监管或经营服务相关的审批权决定权、可获利内部信息和机会等。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随着制度更加固化,惩防机制不断完善,打击水平持续提高,无论是实物的土特产、还是非实物的监管资源,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筑牢廉政防火墙、拧紧思想总开关,让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让政商关系更加“亲”“清”。(评论员孙飞) ![]() 金融领域反腐坚定稳妥扎实有效(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下一篇:小儿推拿业务须从严规范
- 上一篇:斩断危废处理层层转包黑产链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邓州市政府招商设陷阱 一外地女商被骗780万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