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识平:斩断伸向老年人“钱袋子”的黑手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题:斩断伸向老年人“钱袋子”的黑手 辛识平 日前,民政部联合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针对当前一些养老机构、企业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集资、欺诈销售“保健品”等现象,帮助老年人和家属提高防范意识。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不法分子频频将黑手伸向老年人群体,打着养老服务的幌子干起种种非法勾当,一些所谓养老项目成了“坑老”套路,其中的花样不断翻新,令人眼花缭乱。有的以“高端养老”为名头,承诺高额回报,通过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方式收取高额费用;有的以投资、入股养老基地或老年公寓等名义,非法吸收大量资金;有的以“养老项目”为诱饵,想方设法诱骗老年人购买各种“保健品”;有的宣称是“以房养老”,实则是“套路贷”…… 从各地查处的案件来看,林林总总的“骗老”“坑老”陷阱变化多端,很多披着“新业态”“互联网金融”等外衣,欺骗性、隐蔽性更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新鲜事物了解不多、防范意识较弱等特点,虚构事实,设计圈套,精准“围猎”老年人的养老钱。 涉老诈骗、非法集资多具有点多面广、跨区域的特点,涉及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动辄上亿元甚至数十亿元。不法分子一旦卷款跑路,掏空了老年人的“钱袋子”,给他们带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使他们老无所依,更容易引发连锁反应,伤害了背后的众多家庭,其社会危害绝不能小看。 人间重晚晴,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未来的自己,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需要做好信息服务和宣传引导工作,哪些是“套路”,哪里有“陷阱”,清楚明白给出风险提示,普及防诈骗的常识,增强广大老年人和家属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让其自觉远离骗局和陷阱,防止利益受损。 治乱当用重典,必须加大对养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让不法分子付出应有代价。同时,推进相关部门的协同治理,形成监管合力,构建长效机制。从长远看,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才能让“老有所养”的梦想扎实落地,让“夕阳红”安稳而美丽。(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下一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祭活动启动
- 上一篇:河南:以信用监管推进超限超载治理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山东永牛建筑工程公司违法截留工亡赔偿金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