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疫苗案曝光16个月后长春长生破产 带来哪些警示?
“假疫苗”案曝光16个月后,长春长生破产!给市场带来哪些警示? “假疫苗”案曝光16个月后,“主角”长春长生被法院裁定破产。11月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全资子公司破产清算的公告》,宣告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破产。长春长生破产给市场敲响怎样的警钟?
11月8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欣和央广财经评论员王冠进行评论。1长春长生破产 市场秩序岂容践踏
2018年11月,深交所启动对*ST长生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机制。2019年10月8日,深交所决定长生生物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自2019年10月1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汤欣:从处罚来看达到了顶格处罚,对于相关受害群体,如投资者、消费者的赔偿还有民事法律责任需要跟进。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破产不是句号,反思仍需加强。关于“假疫苗”案,它是去年夏天,或整个2018年度的民众负面记忆之一。另外,这件事情波及和冲击远超过资本市场,相关地方启动的事后排查涉及众多家庭;与此同时,在资本市场上,仅去年7月23日这一天,医药板块就下跌了上千亿元的市值,不是一家公司,是整个板块,尤其是对疫苗行业的信心带来了较大打击。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欣:接下来要考虑法律责任之中,民事赔偿方面需要抓紧。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实际上,近年来对于投资者保护,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在不断加强,未来期待在法治化和具体化层面持续推进。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欣:我认为,解决公共安全的问题,包括投资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要同时注意制裁和赔偿。 一方面,对违法行为,需要从重给予制裁,使违法行为得到应有的法律惩处,要感觉到疼;另一方面,对受害者也要建立到位的赔偿机制,包括集体诉讼以及正在探讨的多元化解纠纷体制,都是为了让投资者、消费者在受到损害后能得到应有赔偿,两者都是相当重要的,缺一不可。 王冠:公共利益无小事 制度牢笼要扎紧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我想强调,公共利益无小事,制度牢笼要扎紧。 我们也看到该事件给疫苗产业、受害者、资本市场等都造成了巨大的代价,希望类似的事件再也不要发生。(责任编辑:刘晓方)
|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邓州市政府招商设陷阱 一外地女商被骗780万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