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PTU:24小时屯警街面的刀尖力量
2018-10-04 10:36来源:中国警察网浏览:2641次手机版

PTU民警在杭州火车东站对旅客进行身份核查。
在浙江省杭州市,有一群头戴战训帽、脚蹬作战靴、一身特警蓝的民警日日巡逻在大街小巷。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杭州市公安局直属治安防控机动队(简称“杭州PTU”),作为城市的平安守护者,他们已经成为杭州公安的一张闪亮名片。
自2011年建队以来,杭州PTU秉承“快速反应、机动防控、服务群众”的队训和理念,坚持平时机动防控、震慑犯罪、服务群众,遇有突发情况快速反应、先期处置,是杭州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筑完善社会面治安防控网的关键环节。
近日,记者跟随杭州PTU上街巡逻处突,切身感受这支装备精良、24小时屯警街面的精英队伍,如何日日夜夜守护杭城平安。
9月19日8时30分,杭州市公安局直属治安防控机动队三中队指导员王夏敏准时出现在火车东站西广场。
“110,4号车呼叫。”王夏敏拿起手中的对讲机,开始上岗前的例行汇报。
“110收到。”杭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回复。
“4号车早班上岗,组长王夏敏,组员3名,车号4170警,目前在火车东站驻点,报告完毕。”
临近中秋节假期,作为亚洲最大的动车交通枢纽之一,杭州东站早早开启了繁忙时刻,旅客人头攒动,大包小包,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我们的第一要务,是确保在急难险重的警情发生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作为一支增援力量,PTU能够在几分钟内抵达现场,维护秩序,控制事态。”王夏敏告诉记者。
尽管已经入秋,9月的杭州城依旧有些闷热。就在几天前,杭州东站开展了一场真刀真枪的联动防暴演练。火车东站西广场,突然出现一个手持凶器的歹徒,安保人员迅速将突发情况报告至杭州市公安局应急保障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对现场情况进行迅速判断,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成员单位前往现场处置。
“各单位请注意,有歹徒在杭州东站枢纽旅游集散中心对旅客进行暴力行凶,请立即前来援助!”随着对讲机里的一声指令,保安、武警、特警迅速赶到杭州火车东站指定地点,前来制伏“暴徒”。
两分钟不到,王夏敏带领的PTU队伍就全副武装抵达“突发现场”,准备制伏“歹徒”,之后还有其他支援力量陆续抵达。“突发情况”发生后6分钟,负责应急处突的15家单位的人员都已赶到现场。
杭州PTU开展各种拉练,在高强度、高要求的快速反应机制下,将暗藏的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平时一次次的演练,才能确保实战时万无一失。
为最大限度屯警街面,2014年底,杭州市公安局通过改革机动队工作“重心下移”机制,将5个主城区的同一时段巡车数量由每个区3辆增至5辆,并把市局机关警力下沉到分局一线,使队伍职责更明确、指挥体系更顺畅。
9月19日下午2时45分,杭州市公安局直属治安防控机动队一中队中队长李骏提前来到交接地点,与同个巡组的早班队员进行交接。李骏所在的吴山巡组,巡区包含久负盛名的河坊街、南宋御街等旅游景点,同时也是区政府驻地,附近商圈覆盖,节假日游人如织。#p#分页标题#e#
按照有关规定,PTU队员上岗时每巡车(组)配备4名警力,民警不少于2名,其中1名民警担任巡组长,负责带队巡逻;每天按早、中、晚三个时段实行“四班三运转”的工作运作模式,坚持24小时全天候屯警街面。
上岗期间,机动队员们不是在车里,就是走在街上。“机动队员是24小时巡逻制,巡逻车就是他们的办公室,一天三个班次,警车不熄火运转。”李骏说。
车巡是一种主要的巡逻方式,警车内配备圆盾、反制盾牌、灭火器、橡胶警棍等3大类共计18种防护器材和警械。
在河坊街,李骏和队员们下车巡逻。百余米长的道路,两边商户林立,热闹非凡。
不到10分钟的巡逻过程,李骏和队友的后背已是湿漉一片,战训帽更是渗出白色的盐渍。在他们的附近,是杭州知名百货商场——银泰百货。透过敞开的商场玻璃门,清凉的冷气阵阵散出,对来来往往的行人而言,在被暑气困扰得几近焦躁时,绝对是巨大的诱惑。
然而,这些都与队员们无关。商场室外的街面才是民警们的“办公室”,执勤期间,除非有工作需要,否则他们不会踏进商场半步,哪怕只是为了片刻清凉。
“快”字当先 我们是一支冲锋队伍
“一旦发生重大警情,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将对各车组进行统一调配,确保最短时间内在突发区域形成警力优势,确保以快制快、一招制胜。”
□讲述:刘群(杭州市公安局直属治安防控机动队三中队中队长)
机动队是介于特警和巡警之间的一支专业队伍,既有巡警的属性,也有特警的特点,我们的主要职责任务是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快速反应,先期处置暴恐袭击和个人极端暴力破坏活动,并通过开展武装叠加巡逻,提高重点区域部位的街面“见警率”,确保将暴恐活动扼制在初期,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影响降到最低。
日常工作中,我们和各分局机动队由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调配,负责辖区的防控,一旦发生重大警情,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将对各车组进行统一调配,在最短时间内在突发区域形成警力优势,确保以快制快、一招制胜。
作为中队长,我要带领中队民警做好机动防控、勤务安保、教育训练等工作。
9月18日的一起突发事件,实实在在检验了我们应急处突的能力。
当天下午5时15分,我所在的巡组接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指令,要求前往杭州南绕城高速路入口处设卡堵截一辆鲁D牌照的车辆。
接到指令后,正在巡逻的我们立马驾车飞驰前往。
我们和另一巡组很快先后到达指定地点,开展设卡。5分钟后,又接指令称嫌疑车辆已在之浦路上,要求前去拦截。我们从之浦路南北两个方向开展追击拦截。随后指令又称嫌疑车辆在彩虹快速路上,于是巡组又掉头开展追击。在追击过程中我们听到交警电台呼叫指挥中心信息,在彩虹快速路隧道东出口处交警已拦截到嫌疑车辆。我们立即向指挥中心汇报并主动响应,5分钟后最先到达现场。
此时,现场交警正在截停嫌疑车辆,由于警力有限,他们只控制了驾驶员,嫌疑车辆上还有3名嫌疑人。我们到达后,一边向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汇报,一边将车上人员逐一带下车进行身份识别。随后属地分局PTU到达,大家逐一分工,分局PTU民警负责看管两名嫌疑人,交警负责看管一名嫌疑人,我们的两名队员负责看管一名嫌疑人,一名队员负责对嫌疑车辆进行检查,并在车中发现3把刀和几张假身份证。检查结束后,我们协助派出所民警一起将4名嫌疑人和车辆带至浦沿派出所。#p#分页标题#e#
经查,该4人涉嫌抢劫犯罪,目前已经被刑事拘留。
多年来,根据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指令,我们直属机动队和各分局机动队同步出警,梯次增援,联合作战,在属地派出所、交警、巡逻队等梯次增援力量的配合下,根据预案快速建立现场指挥体系,各作战力量根据各自职责任务做到统一指挥、合成作战,确保了“重点单位1分钟、重点部位3分钟、其他重点区域5分钟”快速警情处置,这是我们无数次联合作战累积的成果。
作为处理突发警情的先头部队,近年来,机动队完成指令处置警情的数量不断提升,从2014年的2946起增加到2017年的7702起。
治安防控 我们是一支安保队伍
“对PTU 队员来说,每一次的勤务,都是风雨无阻。我们腰间别着‘七件套’,步巡过程中双手始终交叉叠放腰间,这样能够第一时间防止不法分子的入侵并作出反应。”
□讲述:祝鹏(杭州市公安局直属治安防控机动队一中队副中队长)
杭州作为世界文化名城、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近年来,前来观光的国内外游客人数激增。据统计,2017年杭州累计接待中外游客1.6亿人次,仅西湖景区节假日单日游览峰值人数就达23万人。这也意味着各种安全风险隐患日益增多,城市安全管理压力巨大,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面临新考验。
9月19日晚7时,杭州刚刚经历了一场暴雨,我所在的巡区人车稀少。尽管如此,队员们依旧穿着制式雨衣,左肩戴一只小型肩灯,警灯闪烁之中,我们守护着街面安全。因为雨势过大,我们将车辆停在武林广场驻点,随时等待指令的同时,观察有没有可疑的情况。对我们来说,每一次的勤务,都是风雨无阻。
大约半个小时后,雨势减小。我带领队友围绕巡区武林广场开始步巡。不同于职业军人的姿势、步伐一致的列队形式,我们的步巡在普通人看来略显“懒散”。实际上,这是由于巡逻具有方向性而决定的,因为腰间别着“七件套”,我们的双手在步巡过程中始终交叉叠放腰间,这样能够第一时间防止不法分子的入侵并作出反应。除此之外,步巡时,我们的双眼还要像寻找猎物一般,不断“扫描”视线范围内的可疑人员。
“不好意思,麻烦出示下身份证。”武林广场地铁口,我们手拿警务通,对路过的行人核查身份。虽然行人步伐匆匆,面对我们的盘查倒也非常习惯了。“我觉得还是蛮有必要的,都是为了公共安全,也就是耽误几秒钟的事情。”有时候听到群众理解的话语,心里还是很欣慰的,感觉自己的工作多了些“燃烧感”。
以现场盘查为基础,我们每一个巡组长都配备了一个4G“单兵”,能够随时将视频图片信息上传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实现警情处置“人到图像到”的同步模式,为重大警情处置指挥决策、高效合理联动布警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大提高了我们的主动发现能力和现场查获率。
今年1月至8月,全市的治安防控机动队在巡逻工作中快速处置突发警情5595起;在重点部位、治安复杂区域设卡盘查可疑人员113.6万余人,检查机动车辆25.1万余辆;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636名,查获毒品119.4克,收缴非法携带的管制刀具329把。
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整个机动队的主动防控,不断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p#分页标题#e#
现在杭州市同一时段路面巡逻警车数量从33辆增加到42辆,警力数达到168名。同时,大幅增加了辅警力量,比改革前增加50%,做到最大限度屯警街面,逐步形成了“车辆驻点”+“车巡”+“队员步巡”+“随机盘查”的巡逻模式。
这样一来,我们的工作能够更加精细化,警力的提升也让我们处理警情、开展治安防控更加得心应手。
提供帮助 我们是一支服务队伍
“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服务群众,不是一句口号,是掷地有声的承诺,需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这也是我们这支队伍不变的坚守。”
□讲述:徐如乾(杭州市公安局直属治安防控机动队三中队民警)
“请问,打出租车往哪个出口走?”“东进站口在哪里?”“请问人工售票窗口在哪儿?”只要我一站在火车东站西广场扶梯处,总有许多游客前来问询。
每当被问得口干舌燥时,我都这样想:也许是我一米八几的个子,往人堆里一站,总是格外显眼的缘故吧。
服务群众是我们机动队工作的一项内容,每次碰到旅客问路,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回答,毕竟我们是最熟悉火车站的人了。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不仅仅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距离,更是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发展理念。
今年是我当特警的第七年,从警之前,我是一名理科专业的研究生,从没想过自己会和公安工作的联系如此紧密。一次公务员考试,我成了一名人民警察,并通过整整2年的时间来适应特警生活。
后来进入机动队,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要为广大市民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服务群众,不是一句口号,是掷地有声的承诺,需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坚持为民服务,才能提升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机动队自成立以来,救助受伤群众走失儿童、推行抛锚车辆、帮助寻找群众丢失的钱包手机等,已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
巡逻期间,除了巡组长可以配备一只手机用于紧急联系之外,我们队员执勤上岗都不允许使用手机。这种“无干扰”警务模式看似有些“残忍”,但却实实在在保证了队员们的专注力,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去服务群众。
作为一名新杭州人,这里就是我的家,尤其是女儿的出生,不仅让我品尝到初为人父的喜悦,也让我感受到守护杭城平安,也就是在守护我的家人。我们立足群众需求,主动排忧解难,利用巡车配备的服务救援类装备,屡屡在劝解跳楼轻生、火警先期处置、救助落水人员等急、难、险时刻发挥重要作用,PTU的品牌认知度在全市人民心中不断获得提升,这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记者手记:
温暖的守护
巡逻在街头的PTU,无论何时都格外引人注目,仅是那全套的装备就能引来路人的艳羡和赞叹。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这些厚重的装备对PTU 民警来说,承载的是责任与担当。面对需要帮助的群众,PTU 民警第一时间伸出温暖的双手;面对犯罪分子,PTU 民警无所畏惧、挺身而出。保一方平安是他们的使命,日复一日的坚守是他们最真挚的承诺。#p#分页标题#e#
繁华都市,万家灯火。在最紧急的时刻、最危险的瞬间,你总能看到PTU 民警的身影,他们是一支行走在刀尖上的力量。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了杭州PTU 民警使命在肩的重任、冲锋在前的勇气、奋发有为的干劲,这支队伍坚决履行“快速反应、机动防控、服务群众”三大职责,全力维护社会面治安持续稳定。 (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