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成都:“8·25”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开庭
正义网讯(记者傅鉴 通讯员韩婷)4月17日至19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的“8·25”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在四川省成都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三天庭审中,成都市检察院“8·25”专案组出庭支持公诉,48名辩护人为该案44名被告人进行辩护。 经查,2016年3月至12月,台湾人“伟哥”(在逃)纠集台湾人徐某、曾某等人在印度设置电信诈骗窝点,并由徐某、曾某从大陆招募、组织李某等数十人分赴印度,分别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公安民警、检察官等身份拨打电话,谎称对方信用卡透支、个人身份信息可能被盗用等,针对四川、云南、山东等多个省份的30余万人实施诈骗,诈骗金额高达5000余万元,单笔最高金额959万余元。所得赃款通过地下洗钱公司(俗称“水房”)分散至几十张乃至几百张银行卡,其赃款流向呈“九路十八弯”复杂零散特点,最后由地下取钱公司(俗称“车手”)迅速取款转移。 该犯罪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各成员之间各司其职、互不打探消息,其诈骗利用个性化“剧本”,手段精准,诈骗对象多以中老年人及女性群体为主,并通过植入远程控制系统等智能化手段对被害人电脑实施控制并转款,步步为营,诱骗被害人一步一步落入圈套。 成都市检察院公诉部门前期掌握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信息后,按照上级指示迅速成立“8·25”专案组,提前介入,调阅卷宗材料及听取侦查情况介绍,就侦查方向、取证规范、追逃措施、挽损路径等提出建议方案,帮助补充形成20多本证据卷宗。 案件正式受理后,成都市检察院及时召开部门联席会,专门就认定拨打诈骗电话的总人次、涉案总金额、区分主从犯等关键问题,集思广益。将关键节点以数张精准的Excel表格呈现,努力破解幕后主使不在案,“水房”“车手”等环节证据缺失等难题,为全案的法律适用扫清障碍。 4月17日至19日三天庭审中,成都市检察院出庭公诉人根据案件特点、人员层级、证据分类等情况,以多媒体示证方式,多角度展示和分析了证据内容,充分论述了44名被告人构成诈骗罪的理由和依据,说明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庭审指控取得良好效果。 据悉,法院将择日宣判。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山东永牛建筑工程公司违法截留工亡赔偿金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