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夜郎谷”:生态与文化融合的博物馆
新华社贵阳3月4日电 题:贵州“夜郎谷”:生态与文化融合的博物馆 新华社记者蒋成 爬满蔓藤的城墙、粗石堆砌的石柱,表情各异、高低不同的脸谱……通往城堡的阶梯仿佛能把人带入魔幻的“迷宫”。这是雕刻艺术家宋培伦的“夜郎谷”。 21年前,这里一片荒凉。1997年,从美国回来的宋培伦来到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乐平村的一处山谷里,开始建设他的梦想之城。 “小时候听过很多有关夜郎古国的故事,很有感情,但是有关文献记载非常少,所以我就按照自己心目中对夜郎国的理解修建了如今的‘夜郎谷’。”宋培伦说。 “没有图纸,边设计边施工,想到哪里干到哪里,21年了,都还在干。”宋培伦说,“村民们有开石头修房子的手艺,我把他们请来,让他们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是他们把我的想法变为现实。” 村民朱浪告诉记者,“修建这么大的城堡,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除此之外还到周边的村庄回收建筑废料。废瓦、残损的瓷砖等经过宋老的创作,焕发生机。” 宋培伦介绍,形态各异的脸谱雕塑是“夜郎谷”主要的文化元素,其艺术灵感来源于古老的人类行为艺术——傩文化。“傩戏中木面具的造型非常独特,我小时候就喜欢面具表演,觉得这些鬼怪非常神秘,既害怕又喜欢,也迷恋它带给人的冲击感,所以就建了这些雕塑”。 对“夜郎谷”的定位和发展,宋培伦有自己的见解。“在我心里,‘夜郎谷’更多的是一件艺术作品,象征性收取门票也只是为了维持它的生存,”宋培伦说,“文化人要有文化人的担当,自己的定位要清楚。” “我每天都会告诫自己,‘夜郎谷’更应该是一个将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创作融为一体的博物馆,要提防它成为被商业入侵后变了味的景点。”对于“夜郎谷”逐步走红的态势,宋培伦希望它“冷清”些。 宋培伦说,他修建“夜郎谷”的目的是通过这些作品展现传统、原始的魅力,让人们更多地感知、认可传统文化。(责任编辑:韩佳欣)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山东永牛建筑工程公司违法截留工亡赔偿金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