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提速
新华社记者马晓澄 孙飞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近日在广东,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出台,意在打造“中国硅谷”,使之成为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强大引擎。 华为、腾讯、华大基因、广汽、广药……以广深高速公路、广深港高铁等交通要道为依托的轴线区域,已集聚起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人才、资本等诸多创新要素。 统计显示,广州、深圳、东莞三市高新技术企业占珠三角总数的78%。一条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显露雏形。 广东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关于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规划,为走廊建设提速。这条走廊长达180公里,覆盖350公里。包括广州科学城、东莞松山湖、深圳高新区等在内的十大核心创新平台,加上广州国际生物岛园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和东莞中子科学城等在内的37个“站点”,串成一条闪亮的“创新项链”。 走廊建设将分三步走:到2020年,科技产业创新能力领先全国,主要创新指标达到或超过创新型国家或地区水平;到203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成为与美国硅谷、波士顿地区相媲美的全球创新高地;到205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纵观国际创新发展经验,通过一条或多条高速公路作为重要连接轴建设创新走廊,是多个城市跨区域合作的一种重要模式。 “创新的集聚式发展已成为学界共识,在粤港澳大湾区里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正是把握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的有益实践。”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说。 走廊将对全国创新集聚建设发挥引领作用。长期研究创新创业的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新春表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具有基础产业链完备、市场孵化能力强、创新生态氛围浓厚等特点,以走廊规划建设创新带,将对全国创新集聚建设带来示范作用。 广东省住建厅副厅长郭壮狮说,走廊建设刚刚起步,接下来工作重点,是加快构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降低人员出行和物流转运成本,促进三市之间的创新资源流动。 走廊建设的另一个难题在于推动协同创新,突破行政区划的壁垒限制,围绕大的产业价值链形成城市间分工协作格局。“三市之间需要强化规划引领,突出各自产业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和功能布局,寻求共赢的发展模式。”广州市科创委副主任詹德村说。 东莞市市长梁维东表示,走廊的建设为东莞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动力,通过加强和广州、深圳的优势互补,有助于进一步把原创性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升东莞制造业的国际影响力。 据新华社广州1月16日电(责任编辑:韩佳欣)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南阳张仲景医院领导私设“第二药房”兜售三无药品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