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击网络传销需综合施策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却也被一些传销不法分子盯上,传统拉人头式的传销也傍上“互联网+”。传销依托互联网平台“转型升级”,网络成为传销的新平台,网络传销已逐步取代传统的传销模式。 和传统传销相比,网络传销活动呈现两大突出特点:一是以网络为载体,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网络传销往往呈现出与金融欺诈交织的复合型违法犯罪现象;二是网络传销涉众面巨大,有的甚至带有邪教组织的特征,给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危害。 网络传销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活动,在证据上也体现了互联网特色,电子信息数据是查证网络传销犯罪的关键证据。与传统证据相比,电子证据具有多重性、技术性和可修改性、可灭失性的特点。 因此,打击网络传销,需要多方发力、综合施策。 首先,必须从源头抓起。当前,网购和快递业务是网络传销的重要源头。这就要求管理部门迅速介入这个监管“真空地带”,加强对电商、网店等网络交易行为的管理,重点把握网购、快递两个关键环节。此外,应尽快出台电子商务相关法律。通过立法规范第三方平台和电商,规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比如快递物流、电子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为遏制通过网络平台从事传销提供更完善的法律依据。 其次,监管部门的技术手段必须升级。在相关运营商加大净化网络环境投入力度、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行业监管、堵塞隐患漏洞。根据通信运营商和各大金融机构的职能特点,制定相应措施,严格落实手机、金融卡、上网等实名制,运用大数据,完善对传销信息的“发现—投诉—查处”链条。 再其次,坚持打击整治与宣传警示同步进行。微商现在走在政策的边缘,需要完善监管机制,避免其朝传销化发展。一方面,以创建“无传销城市”为目标,严格规范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加强协调联动和联合执法;另一方面,采取一系列宣传举措,通过网络访谈、公益短信和公益广告等形式,揭露新型传销的真面目,构建部门协作打击网。 最后,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2005年颁布了《禁止传销条例》,12年过去了,传销手段已升级,传销形式更隐蔽,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责任编辑:韩佳欣)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下一篇:工商局长卧底揭骗局彰显监管良心
- 上一篇:“线上线下一致”让外卖吃得更放心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南阳张仲景医院领导私设“第二药房”兜售三无药品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