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之花——茂腔
早期茂腔的唱词完全口语化唱腔单纯易学,伴奏乐器简单,易被市民、农民所接受。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人们渐渐不大喜欢冒肘鼓每番句末"打冒"的唱法,随着剧种发展和唱腔的变化,演员在演唱中也因此而逐渐减少了八度翻高次数,只在花腔演唱段中使用"打冒"使唱腔形式更趋合理,人们根据"打冒"谐其原音并取其茂盛之意,"茂腔"的叫法也逐渐为戏班和群众所接受,从此,"茂腔"便取代了唱腔每番"打冒"的"冒肘鼓"。 茂腔是山东省地方戏曲,流行于山东半岛地区,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在多年的演化与发展过程中,吸收当地民间文化的精髓,形成了茂腔剧种,以其质补率真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当地民谣:"茂腔一唱,饼子贴在锅沿上,锄头锄在庄稼上,花针扎在指头上。" 新中国成立后,在青岛市人民政府的关怀和组织下,于1950年率先成立了青岛市金光、光明两家茂腔专业剧团。1954年10月,当时的金光茂腔剧团到上海参加了"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在1954年4月24日下达的工作指示中讲到本次会演的目的"为使华东地区各地方戏剧种有互相观摩学习、提高表演艺术机会;并通过会演发现优秀剧种、剧目与优秀演员,鼓励艺术创作;并结合检查华东地区五年来戏改工作情况,使华东戏曲工作前进一步。以便更好地鼓舞人民,参加祖国经济国防建设;为此,举行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此后几年里,胶南、高密、诸城、五莲、安丘等县也相继成立了职业茂腔剧团,成为山东省影响较大,专业剧团较多的剧种之一。 "文革"初期,茂腔曾一度被禁演,从1972年以后才逐渐恢复上演。2006年茂腔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责编:李凤伟)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下一篇:山东采暖供热将实行硬指标
- 上一篇: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十九大党章公开课》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邓州市政府招商设陷阱 一外地女商被骗780万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