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意APP”为何屡禁不止?
本网讯:智能手机日益普遍,手机上网越来越方便,手机APP(第三方应用程序)成为很多用户享受互联网生活的必选项。然而,APP软件市场乱象频发,恶意扣费、传播病毒、无法卸载等层出不穷,更有甚者盗取滥用个人信息,过度索取权限,使“服务条款”变成“霸王条款”,不绑定个人信息无法获取服务。
这些“理直气壮”的行为不仅仅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还危害了用户的信息安全。为此,工信部发布通知要求,2013年11月起手机生产商不得预置5种类型的恶意软件。2015年年底,工信部颁布暂行规定,严管手机预装应用软件问题。今年二季度,工信部组织又对55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进行技术检测,发现违规软件42款,已责令下架。但是即便如此,APP 乱象虽有好转,但很多问题依旧存在。 恶意APP为何屡禁不止?溯本求源,在APP的开发与使用的各个环节中,消费者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权益受到侵害;同时,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越多,越有精准营销的优势,就意味着更多的商机。手机APP往往可以免费下载,但互联网企业要通过应用营销变现,就要收集大量用户信息。因此,唯有自律和监管相结合,才能整治恶意APP“顽疾”,让用户享受到安全快捷的服务。 手机用户是APP软件的直接受益者和维权者,治理手机应用“越位”、保护信息安全,手机用户“义不容辞”。一方面手机用户要提高警惕,不使用来历不明的APP,不点击不安全的网址,认真仔细阅读服务条款,为手机安全加上“防护网”;另一方面,用户应当增强维权意识,遇到APP恶意收集信息、恶意扣款等违法行为,要及时投诉,进行维权。 面对鱼龙混杂的APP软件市场,整治恶意APP乱象,除了用户的“火眼金睛”,更需要执法部门加强监管。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网络安全法》规定,明确软件提供方、应用商店和用户等法律主体的责任,细化违反规定的具体惩罚办法。同时,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工信、网信部门、行业协会与消费者协会要加强合作,拓宽用户维权渠道,加强多方协同。(责编:李凤伟)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下一篇:环保督察 让群众生活更有品质
- 上一篇:做到最好,你就是英雄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南阳张仲景医院领导私设“第二药房”兜售三无药品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