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提醒洪涝灾害后注意防范肠道传染病
新华社昆明7月24日电(记者字强)近期降雨频繁,多地先后发生洪涝及次生灾害。专家提醒,洪涝灾害过后,极易引起传染病的发生,个人需注意防范肠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赵世文介绍,洪涝灾害过后容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由于洪水淹没或破坏了水源和饮用水设施,也改变了食物来源和加工、储藏条件,灾区群众的饮水和食物安全存在隐患,容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高发,还易导致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和慢性传染病发生,肺结核、高血压、冠心病及贫血等都可能因洪涝灾害而复发或加重。
“洪灾后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包括肠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赵世文介绍,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或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灾区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其他如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致泻性大肠杆菌、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病毒性腹泻病(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以及寄生虫腹泻病(隐孢子虫等)。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在野生动物间流行,并在一定条件下会感染人类的疾病。洪灾后需要重点预防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鼠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专家建议,洪涝灾害期间,为保护自身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灾区群众应重点保证饮用水、食品安全,注意环境整洁卫生,加强家畜管理,防范蚊、蝇、鼠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果感觉身体不适,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及时就医。(责任编辑:韩佳欣)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下一篇:北京:职工创新发明可申请助推金
- 上一篇:达旗检察院开展检察长讲党课活动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南阳张仲景医院领导私设“第二药房”兜售三无药品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