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官念淡一点 振兴快一点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官念淡一点 振兴快一点
2016年11月02日05: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p#分页标题#e#
东北某市一场表彰会上,领导桌上一人一瓶矿泉水,获奖者席位上则是空荡荡。一瓶矿泉水,折射出一个地区无处不在的“官本位”意识。
不久前,笔者参加东北某市一场表彰会。会场里,领导桌上一人一瓶矿泉水,获奖者席位上则是空荡荡。一位南方参会者愤愤不平,而笔者长期在东北,已是司空见惯。 一瓶矿泉水并不贵,布置会场的工作人员在这里突出的不是节俭节约意识,而是领导和下级的差别。一瓶矿泉水,折射出一个地区无处不在的“官本位”意识。 在东北不少地级市,局下面的科长都叫“处长”,某某市办公室非要叫办公厅,而且名正言顺印到名片上,生怕对方把自己看低了。鞍钢原董事长张广宁在一次接受笔者采访时感慨:“央企再大也是企业,科长再小,也是官员。” 当前东北经济面临着“滚石上山”的严峻形势,原因很多,但是,不少人的官本位意识浓厚是一个重要因素。 东北地区进入计划经济最早、退出最晚。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物资的调拨、生产生活资料的分配,都是上级说了算。现在虽然大力推动改革,但在不少地方仍存在该进平台招投标的不进,该改制的企业不改等情况。 在市场分配资源的模式下,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分配和流动,本该是市场说了算。但在“官本位”体系里,主要讲究行政级别和层级。市长大于市场,这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比如,一个国企非要按照行政体系来运转考核,自然和市场是拧巴的。正像辽宁省省长陈求发所批评的那样:“企业没有效益,啥级别也没用。” 在东北,不少企业家的精力多数围着领导转,一些民企靠政府项目、国企采购链条生存,不以市场需求为主,缺乏创新动力,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里,东北的数量最少。#p#分页标题#e# 官本位意识更影响到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东北一些地市领导到南京、杭州等高新区考察,发现在那里创业的“海归”博士中,东北人特别多。“这些政策咱也有啊,为什么不回来?”一问才得知,虽然优惠政策都不缺,真想申请,就得找路子托门子,费周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前,新一轮东北全面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除了加大投资稳增长、加快改革转体制、加快调整升产业外,必须再来一次观念的大转变,淡化甚至摒弃官本位意识。只有培育出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好环境,东北的全面振兴方能夯实根基。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02日 10 版)
(责编:宗恒) |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山东永牛建筑工程公司违法截留工亡赔偿金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