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款出“豪书”,何时能刹住
本网讯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单位、部门利用各种活动,用公款随意出版图书,而且图书内容粗糙、质量低下,有的只追求装帧精美,华而不实。“最近一县政协在我们这儿出版纪念册,按他们的要求,用铜版纸、彩色印刷,每本书花费就要200多元。”某省级出版社一资深编辑说,虽然这种书包装精美、价格不菲,但没有多大价值,实际是一种资源浪费。(《光明日报》10月13日)
这年头,学者为职称晋升出书,明星为收获“粉丝经济”出书,官员为附庸风雅出书……单位、部门也要利用研讨会、节日庆典、重大活动等时机,用公款随意出版纪念图册、论文汇编等图书。公款出书,完全是慷公家之慨,耗单位之财。那些图书内容质量低下,粗糙不堪,甚至差错率奇高,令人难以卒读。 某些单位、部门之所以热衷于公款出“豪书”,摆在台面上的理由是为了总结单位工作、展示部门形象,暗地里实则为某些领导“树碑立传”。当一本本“高大上”的公款“豪书”,作为礼品送给了上级领导、上级部门、相关业务单位甚至外宾时,那些单位、部门的领导恐会备感脸上有光,觉得为自己捞了一笔政治资本,尽管这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豪书”会很快被束之高阁,或被人随手扔掉。 单位公款出“豪书”背后,隐藏着变相公款消费、孳生腐败等严重问题。在上述报道,某中央级出版社一位社科图书编辑说,有的高校教师习惯在课题结项时,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出版,再拿回学校报销出版费用,于是公款变成了个人款项。另有报道称,某地某部门出版一本宣传性质的图书,从出版到营销花费两三百万元,出版成本不过几十万元,多花的钱恐怕流进了个人腰包。 在中央出台多个禁令,狠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不正之风的当下,有必要持续发力,将铺张浪费、借机谋私的公款出书管起来,狠刹公款出“豪书”行为。别让慷政府之慨、耗单位之财、趋个人之利的公款乱出书、出“豪书”成为继三公消费后靡费公帑的“四公五公”乃至“N公消费”,别让原本文化气十足的图书成为官员“优雅敛财”的道具。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下一篇:整治非法收药重在源头管控
- 上一篇:别当“标签化”思维的俘虏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南阳张仲景医院领导私设“第二药房”兜售三无药品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