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子晚报:“血疑”不解 谣诼难除
本网讯 近日,有微博博主联系法制日报称,红会靠卖血1年获利39亿元。红会回应称,该说法严重失实。中国红十字会只参与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和表彰工作,从不收取任何费用。
谣传红会卖血获利,其中有诸多常识误区,一者红会与血站无隶属关系,自然与无偿献血没有利益纠葛,谈不上谋利之嫌,典型的无辜“躺枪”;二者血站血液价格亦不可能是纯利,视成本为无物,造谣者不是常识缺失便是别有用心。当然,谣言是假,但是公众心理的担忧与怀疑却始终都是真的。临床用血难、用血贵,总是不争的事实,血液从献血者的血管免费流出,再到医院输血流入患者血管,变成了500元/200毫升,甚至更贵。那么,这当中经过了若干机构和若干环节,成本为几何,公共投入有无? 通过搜索证实,这则微博不过是“陈芝麻烂谷子”,然而从沉渣中泛起,依然被网友接力转发,只能说明“血疑”之问始终都没有被“正视”和解决。 透明是公益的生命,无偿献血亦应如此。让血液在透明的渠道流通,应是公共管理层面严格遵循的普遍原则,不以赢利为目的,从血液采集、冷藏、使用等各个环节制定规范的制度设计,充分保障知情权与监督权。同时,在诸多因素之中,无偿献血到临床供血的成本分摊,一直都是无法绕过的关键症结。无偿献血而有偿用血,相关成本均由用血者承担,不免有了对公益“一毛不拔”的印象;况且,患者临床用血每袋210元虽是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全国统一价格,但是在实际的医疗服务中,很多时候要远远高于这个价格。无偿献血作为一项公益事业,相应成本分摊机制是否健全,实际上成为了判定公益属性成色的关键标识。 无偿献血是政府主导的社会公益事业,理应共同分摊献血与供血的成本,割断医疗服务上的利益制肘。(湖北 房清江)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下一篇:京华时报:公权力也应该是服务提供商
- 上一篇:司法解释凸显中国反恐三大特征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山东永牛建筑工程公司违法截留工亡赔偿金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