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中国东盟合作具有国际关系的典范作用
![]()
9月16日,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本网讯 中新网9月18日 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16日在广西南宁开幕。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发表社论称,作为东亚最大国家以及东南亚最有活力的区域组织,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不但具有经济和文化上的意义,更有国际关系模式上的典范作用。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经济虽然大体从2008年的华尔街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但成长并不强劲。欧元区则面对迟缓的经济增长和通缩的风险。日本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也未能发挥火车头角色。亚洲在疲弱的世界经济里一枝独秀,相当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的活力,以及中国同东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因此,深化双方的经济合作,必须是中国与东盟的主要任务。 从历史的长镜审视,由中国所带动的亚洲经济在本世纪的崛起,以及西方社会的相对衰弱,正逐步改变全球的地缘政治,让世界力量格局恢复到16世纪的态势。尽管要打破西方文明中心论的意识形态惯性,还有待东方文明重建文化自信,但确保区域和平,维持经济成长,却是实现这一历史宏图的关键条件。作为东亚最大国家以及东南亚最有活力的区域组织,中国和东盟应当具备有历史感的大局意识。 在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之前,以南中国海为中心的区域海上贸易网络,早已经发展成熟。这种表面上以朝贡为名目的商业活动,不但促进了本区域文化的频繁交流,也带动了整体文明的发展。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同征战频繁的欧洲相比,鸦片战争前长达五个世纪的东亚国际秩序,显然更为和平及稳定。 因此,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不但具有经济和文化上的意义,更有国际关系模式上的典范作用。 毋庸讳言,个别东盟成员国与中国的双边纠纷,虽不免波及中国和东盟整体关系的氛围。但鉴于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性,双方必须着眼长远,坚持合作共赢的主轴,努力深化友谊,以便把握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开创和平、稳定、繁荣、富足的东亚,奠定坚实的互信基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就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五个坚持”,并倡议双方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中国汉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一直发挥连接区域贸易的重要角色。中国如今郑重提出这一概念,反映了对全球大势的敏锐触觉。 另外,刚发布的《大华银行亚洲企业调查2014》显示,新加坡是仅次于中国,最受企业欢迎的亚洲投资地,也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选地。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措施,势必强化同东盟经贸合作的积极势头。求同存异,奠定共赢局面,应当成为各方领导人的基本共识。 |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邓州市政府招商设陷阱 一外地女商被骗780万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