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子1992年借出9000元 22年后起诉要回2万余元
本网讯 近日,象山60多岁的方老伯握着执行法官的手一时热泪盈眶。这笔钱,他足足等了22年。
1992年,因承包工程急需资金,李某向方老伯借款9000元。但债务到期之后,李某分文未付。 1993年,方老伯诉至象山法院要求李某支付借款及利息共计2万多元,但经法院调解后,李某却屡屡爽约迟迟未履行调解协议所确定的内容。 当年案件立案执行后,执行法官十余次驱车到被执行人家中寻找被执行人。 可被执行人与法院玩起“躲猫猫”,案子始终悬而未决。 后法院公安等部门之间的执行联动机制成立,象山法院通过公安信息网对“被执行人李某”进行网上布控。 近日,在过了22年后,承办法官终于又收到消息,被执行人在象山丹城一家宾馆用本人身份证登记入住。执行干警当机立断,立即前往该宾馆执行。 10分钟后将宾馆房间内的李某带回法院。从晚上18点到22点,在执行法官的批评、教育下,被执行人终于答应尽快赔付,了却这桩心事。 同时,申请人也同意放弃部分款项,被执行人当晚筹集了14000元执行款支付方某,同时余款6000元在第二日已全部付清。(记者 邵巧宏 通讯员 赖臣 李世进 孙嵩愉)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南阳张仲景医院领导私设“第二药房”兜售三无药品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