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领域腐败案频繁爆发 现行审批制度亟待改革
本网讯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今年以来能源系统落马的官员、高管的人数增加到21人。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能源领域腐败案频繁爆发背后,是项目审批大权在握作祟,“要想解决腐败问题,要从根源上解决、改革现在的审批制度,不然很难杜绝腐败发生。”一位电力行业人士坦言。 “能源领域是国家重点投资领域,也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数额大,动辄数以百亿计。而全国项目审批大权集中在少数官员手中,在项目申报中他们掌握身杀大权,容易衍生权力寻租和腐败。”有业内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以前为了争到好项目,哪个地方、企业不得“跑钱进委”?这已成了惯例。 在业内人士看来,要从腐败的根源即审批制度上下手,减少官员的寻租空间。事实上,这一改革已经开始。在去年国务院的机构改革中,与以往不同,新组建的能源局工作的重点在于规划引导和后续监管。 根据晒出的行政审批权清单,去年一年内新能源局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1项,占原有行政审批事项的29%,目前保留17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行政许可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8项。 而今年这一改革还将继续深化。日前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下称意见)再次强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被放在首要位置,行政审批的原则是“该下放的事项坚决下放”。按照这一原则,包括跨区域电网输配电价审核、省级能源发展规划审批在内的“非行政许可审批”可能将被首先撤销。 有能源局官员近日称,为简化审批程序,国家能源局计划对省级规划采取年度审批的方式,相当于一次性“打包”审批,实现规划代替“路条”。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上,意见特别提出:“取消或简化前置审批,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这意味着困扰能源项目审批在内的“路条”有望被取消。“目前正在就上述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但权力下放的同时,还得建立一个新的规则和程序,以解决权力下放之后政府如何监管的问题,这是能源局要重点考虑的。”上述业内人士透露说。 □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南阳张仲景医院领导私设“第二药房”兜售三无药品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