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购商品:真伪谁说了算?(3)
“海购商品来自境外,在国内没有生产商,无论国内外的品牌授权体系是否存在差异,其品牌权益人或授权人都可以对商品的真伪作出鉴定。比如,雅诗兰黛中国是该品牌的中国区经销商,如果经雅诗兰黛总公司的授权,应该有资格对各种渠道进口的商品进行真伪鉴定,如果有疑义,雅诗兰黛中国也可以请求总公司对涉案产品作出真伪鉴定。”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海关与国际贸易部主任林倩说,海关对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假冒商品,通常的做法也是通知其在国内的品牌权益人或授权人,由他们来鉴定真伪。 “商标的权益人有时也会委托专业的鉴定机构做技术检测,”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国际权威检测机构——天祥集团中国区副总经理李琼告诉记者,“鉴定商品真伪的检测程序很复杂,比如,化妆品检测图谱对比,应该包括液相色谱检测、液相质谱检测、红外结构、配方比例等多项技术数据,仅有单一数据并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 “即便是技术数据完全相同,光从技术层面上判定真伪也是不完整的,究竟是不是自己公司的产品,还要从生产批号、是否有法律授权等一系列程序上确认。如果生产商证明产品不是他们生产的,也不是经他们授权生产的,也属于假冒。”李琼说。 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电商自律 为什么一些标榜100%正品的跨境电商平台频繁陷入涉假风波?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助理分析师余思敏介绍,跨境商品的假货问题分三种情况。一是假物流卖假货。很多跨境网购买到的假货问题出在国内,部分商品未经正规渠道生产,在没有获得品牌方授权的情况下,通过一些黑工厂、小作坊生产,之后贴上伪造的商标,并在网上标榜正品出售,而后通过虚假物流的方式,显示从国外发货。二是真物流卖假货。这又分为两种情况,即国外的假货流入国内和国内的假货发往国外后再流回国内。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跨境进口电商业务量日益增大,监管跟不上增量;消费者对于国外商品的认知和辨别能力不够。三是假物流卖真货。假物流卖真货即常说的走私。在跨境进口领域的走私一般是指在进出口过程中,不缴或少缴应该缴纳的关税等进口税金。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多年前这首动人抒情的流行歌曲,是1993年为纪念商标法颁布10周年的央视“3.15”晚会而作的一首“打假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二十多年过去了,消费者购物,尤其是通过跨境海购时,仍然内心默念“借我一双慧眼吧”。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对现有的法律和政府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 “有的跨境电商称货源全部来自海外正规渠道,并通过中国海关和国检部门的质量检验后,才会进入国内市场销售,这样的说法应该是不准确的。”林倩曾在国家海关总署法制处任职多年,他告诉记者,对于食品、药品、化妆品这些涉及人身安全的法定必检商品,通过一般贸易渠道入境时,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确实是每单必检,“但是,如果它们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渠道入境,目前只是抽检,抽检率通常不超过5%。” 林倩向记者解释了为什么抽检的原因:“跨境电商碎片化的贸易数量太大,一年有几亿票,他们不同于企业之间的一般进口贸易,而是直接面对消费者,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完成进口货物的通关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的事情,而对于海关来说,这种大量的碎片化贸易也需要占用大量的行政资源。因此,即便是对食品、药品、化妆品这样的敏感商品,每单必检也不现实。而且,就算发现了有问题商品也不好处理,因为现有的法律依据不是很充分,希望电子商务法出台后能够填补这方面的漏洞。” “对跨境电商这种新兴的业态如何监管,虽然现有的法律从权利义务上,都没有明确授权,但不能说没有监管的必要。目前,海购商品一般通过‘直购进口’与‘网购保税’两种渠道进入国内。网购保税是通过集中海外采购,统一由海外发至国内保税仓库,消费者网上下单后由物流公司直接从保税仓库配送至客户,对这种成批量的网购保税中的法定检验商品,应该能够做到检验。”林倩说。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紧紧围绕民生推进公益诉讼
- 下一篇:未成年人网络直播须从严制定规则
相关阅读:
- 中纪委查内鬼 网友:承认衙门无净土反赢得信任 05-22
- 日本8月份核心机械订货继续上升 10-11
- 面对身边虐童行为 别做幕后推手 09-16
- 益阳一男子自吹海归“硕士”中央有关系骗走他人20万 04-18
- 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 10-18
- 工程非法分包层层转包是欠薪主要原因 12-19
- 简单地撤销地震局并不明智 03-05
- 开假银行的“董事长”栽了 12-24
-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对杨家才立案侦查 09-05
- 落寞的保税店:火爆时涌现开店潮 如今瘦身退市 04-25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