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监管者讲述食品安全之变背后的故事:从触目惊心到吃用放心(2)

2017-09-16 10:48来源:法制日报浏览:手机版

  移动互联网时代,外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各地监管部门对外卖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也提档升级。

  “店家如果要在第三方平台上售卖食品,首先需要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许可资格。”湖北省宜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分局副局长向恒阳说。

  强监管带来食品安全好成效。今年8月3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名单”中,湖北武汉、襄阳、宜昌荣登榜单。

  质量安全可溯源

  闲暇之余,孙途辉喜欢到超市、到菜场转转。

  到了超市或集贸市场,孙途辉喜欢随手拿起包好的青菜等,用手机扫描外包装上的二维码。

  “扫一扫,就知道这把青菜是哪里种的、谁种的、用了什么农药、用量多少……”孙途辉笑着说,这算是自己的“职业病”。

  孙途辉是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

  大数据时代,宜昌将食品安全的监管与智能科技相结合,实现了水果蔬菜农产品入市备案可“溯源”,与物流结合,形成了从田间到运输再到售卖全环节可检测。

  除了可溯源,宜昌还从源头上监管食品安全。

  面对县一级小作坊生产豆制品难监管、安全问题频繁的情况,宜昌要求各级政府通过规范化和规模化经营将豆制品生产的小作坊进行集中,由政府提供生产场地、生产原料由政府进行采购把关。

  “生产过程中,则由食药监、公安等监管部门联合监督,杜绝了使用发霉或劣质黄豆等问题的发生。”孙途辉说。

  此前,孙途辉最担心的就是食品非法添加剂之类的问题。

  2014年春节前后,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公安局联合当地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查处了一个生产豆芽时非法添加“无根水”的小作坊。

  “无根水”是农业部、卫计委明令禁止的添加剂。

  最终,因非法添加“无根水”,小作坊主马某犯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为破解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题,在宜昌,自2014年开始,食药监、公安等部门每月联合执行专项行动,抽检豆制品、面食等食品700余例。

  孙途辉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办案数据显示,食品药品非法添加类的案例,在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共发生了5起,但在专项行动施行之后,迄今为止,宜昌全市这个数字依然是零。

  整改扶持两手抓

  门外醒目简洁的大红色“热干面”招牌,引人注目;

  门内干净明亮,桌椅上一尘不染,保洁的工作人员正拿着拖把打扫卫生;

  操作间里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摆放整齐、一字排开,生产食品的店员戴帽、戴袖笼、戴口罩。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