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法院 >

全国精神文明单位是这样“炼”成的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精

2018-05-19 16:49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浏览:手机版

  这是一个满载荣誉的团队,他们组建仅4个年头,却连年在最高人民法院机关考评优秀,获集体三等功、集体嘉奖、先进党支部、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等多项重要荣誉;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在最高人民法院首开先河……

  这是一个创造卓越的团队,他们平均年龄不足40岁却大有作为,在院党组坚强领导和全国法院大力支持下,推动人民法院信息化在世界各国法院中实现了网络覆盖最全、数据存量最大、业务支持最多、公开力度最强、协同范围最广、智能服务最新,有力推动了中国司法文明……

  这是一个引领风尚的团队,他们以文明社会建设为己任,依托先进信息网络技术,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充分有价值的司法大数据分析研判,为人民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创设了广阔的平台,为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撑起了一片晴空,为世界了解中国文明开启了重要窗口……

  这是一个全面过硬的团队,他们塑造了团结、务实、高效、奉献的团队精神,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强,党建工作服务保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被推广为中央国家机关党建示范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党委树为全院学习的标杆……

  这支年轻的队伍靠什么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如此的成就?又是什么使他们保持蓬勃活力和不竭能量?

  胸怀理想 把奋斗力量聚起来

  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奋斗方向;共同的理想能将志同道合的人凝聚在一起,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信息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许建峰说:“要承担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关键要有一支有梦想、有境界、有担当的坚强队伍。”

  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将价值追求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把赢得丰厚利益回报作为人生奋斗目标,不少人甚至从党政机关辞职下海。然而,在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却有反其道而行的人,他们放弃原单位高薪待遇义无反顾来到机关,在这里扎根成长,创业奋斗。

  数据处处长陈奇伟,是2016年从外单位引进的业务专家,在原单位年薪近80万。问及为什么放弃优厚待遇和相对轻松的工作时,他的回答发人深省:“人的价值不能用金钱衡量,来到信息中心这个大平台,使自己学到的东西更好地发挥作用,这种成就感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换取。”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

  陈奇伟道出了信息中心绝大多数同志的心里话。

  和陈奇伟在一个处工作的还有李晓慧、王赢飞、余超3名同志,他们都是从地方高校优中选优的博士生,来到信息中心经过几年历练,已经成为司法大数据领域的专家,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同行业崭露头角。然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们至今仍租住平均不足8平米的简陋宿舍。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一门心思用在工作上,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有的同志甚至迟延了终身大事。正是有这种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思想境界,同心协力、忘我工作的奋斗精神,数据处在短时间内把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建成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和智慧法院的核心主干,成为人民法院信息化的特色亮点工程,成功入选数字中国电子政务30个最佳实践成果。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