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法院 >

全面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

2018-05-14 18:34来源:人民网浏览:手机版

  十年前的5月12日,我国发生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十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全国之力开展了伟大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灾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防震减灾事业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在汶川考察时指出,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在推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一

  回顾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生动实践,对于做好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既是利用地球资源以满足发展需求的历史,也是抵御和抗争各种灾害以延续生存的过程。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周年之际,到河北唐山市视察指出,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当今世界,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道路,已成为广泛共识。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夺取抗震救灾伟大胜利的根本保障。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风雨同舟,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伟大胜利。灾区转入恢复重建后,国家启动对口支援机制,全国人民心系灾区,帮助灾区重建家园,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强大动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高度统一组织能力、科学有序协调能力。

  习近平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是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着眼中国特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新实践,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这是新时期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理论和实践的升华,是做好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的行动指南。

  防震减灾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地震多、分布广、强度大、灾害重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财富越集中,人口越密集,地震灾害风险将更加凸显,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冲击与影响就越广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趋利避害,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指引下,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防震减灾理念更加清晰。以习近平同志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为指导,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更加注重灾前预防,更加注重综合减灾,更加注重灾害风险管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作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方向更加坚定,发展思路更加开阔。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