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范社会行为 引领价值观念 ——人民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承担着执法办案、明断是非、定分止争、惩恶扬善、维护正义的神圣职责,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 近年来,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充分发挥规范、指引、评价、引领社会价值的特殊作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以审判执行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严惩虚假诉讼 提倡社会诚信 2015年10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在人民法院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其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的具体要求,以人民法院的全部工作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 2018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第三巡回法庭庭长江必新担任审判长,在福建厦门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再审案件。法庭对被申请人洪某某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隐匿证据、恶意诉讼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决定对其处以8万元罚款,希望全社会引以为戒、汲取教训。 早在2015年10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第二巡回法庭庭长胡云腾也亲任审判长,宣布过一起借贷纠纷案件的判决结果,两公司因虚假诉讼,分别被罚款50万元。 这两起案件,表明了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惩处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恶意诉讼和虚假诉讼等行为的鲜明态度。 “有的人动机和目的不纯,违背诚信原则,虚构事实提起诉讼或滥用诉讼权利,谋取不正当利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客服中心副主任李祥斌表示,“恶意诉讼和虚假诉讼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浪费了司法资源,对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也造成极大干扰,必须加大打击力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诚信’。” 倡导公序良俗 捍卫英雄荣誉 2017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17批指导性案例,其中“北雁云依”诉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分局燕山派出所公安行政登记案入选其中。该案曾是全国首例姓名权行政诉讼。 “公民行使姓名权,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不得损害公序良俗。”“北雁云依”案被选入指导性案例,明确了公民选取或创设姓氏应当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观念。该案的审理,也被视为人民法院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作。 2016年8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10个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的风格,对基本案情、法律依据、弘扬价值作了提炼,分别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公序良俗、友善互助、诚信经营、诚信诉讼、诚实守法、环境公益等不同角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 当天,最高人民法院还通报了《关于在人民法院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意见》发布半年来的实施情况,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全国法院高度重视法治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司法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司法环境。 |
- 上一篇:郭声琨参加云南代表团审议
- 下一篇:细读“国家账本”:财政投入 聚力增效惠民生
- 第50名"百名红通人员"周骥阳被公诉 当庭认罪 12-10
- 零容忍!天津一盘踞繁华商圈恶势力团伙成员被判刑 07-08
- 陶凯元会见欧盟普通法院院长积家 03-17
- 彝良:合伙人散伙就上法庭 皆因不结算惹的祸 11-07
- 高速公路收费能降吗?交通部:不具备降费空间 08-01
- 外汇局:严打以创新为名的各类外汇违法犯罪行为 02-05
- 俞正声参加新疆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夺取新时代 10-19
- 情侣开车途中吵架,女友开门跳车身亡!法院这样判 10-27
- 和布克赛尔县法院与公安机关建立执行联动机制 05-17
- “今日焦点网”、“社会焦点网”等11个网站被查处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