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制人物 >

韦学锦:助民致富的好模范

2018-02-03 22:32来源:新华网浏览:手机版
      2013年4月9日,全省早熟马铃薯现场会(首站)在三都县召开。80余名省、州、县领导到塘州乡中化村马铃薯种植示范点参观,到会的各位领导听完乡长潘中西的介绍后,对该乡党委政府号召党员干部用工资作抵押,帮助农户贷款发展农业、快速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农委总农艺师张太平、种植处处长黄俊明及贵州马铃薯研究所所长雷尊国对塘州乡的成功经验给予了高度赞扬。在省农委总农艺师张太平的身后,站着一个朴实、平凡的中年男子,他就是三都县塘州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韦学锦。建议乡党委号召党员干部用工资为农户作抵押,解决农户发展资金难题的点子,就是韦学锦提出来的。
      人们没有想到,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韦学锦,担任农技员后,为提高服务技能,他刻苦钻研农业服务技术,通过向书本学、向有特长技术的技术员及农户学,现在的他已练就一身真本领。2000年初他带头建成100多亩金秋梨基地,为塘州乡人民创造财富400余万元。
 
      在重工轻农的时代,农技员是一个抬轿人,韦学锦也不例外。从品种的试验到示范,从示范到推广,每一个阶段都十分辛苦。试验需要的试验田,韦学锦只有向农户租用。经过对气候与土壤以及市场的分析后,韦学锦认为种粮不如种菜,于是萌发了种植蔬菜的想法。为开展试验,2011年,韦学锦本人出资1000元,与塘州乡石旺村一组农户潘玉品达成了用其2亩水旱无忧的田试种蔬菜的口头协议。韦学锦先付给潘玉品1000元作为先期投入的启动资金。约定如果试验失败,这1000元就作为赔偿,如果试种成功,潘玉品就要放弃“稻田只能种水稻”的传统农业思维,种植蔬菜,加快致富步伐。在资金及人力的两难境地下,功夫不负有心人,韦学锦试验取得了成功,潘玉品也尝到了甜头。于是乎改种白菜和萝卜,当年收入超过种粮两倍多。
 
  经过这次粮改菜的成功试验,更加验证了韦学锦一直坚持的信念——“只要菜种好,群众脱贫快”。
 
  韦学锦所在的塘州乡,位于三都县西南部,辖17个行政村151个小组,24000多人,耕地面积17000多亩。海拔700至1000米,属于亚热带性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度,无霜期321天,是国家级贫困县中最为贫困的乡之一。民谣“三分田土七成山,一年半载如冬寒,抬头只见一线天,移步脚踏石灰岩。”是对这个乡的真实写照。山上乱石丛生,茅草遍地,水源缺乏,干旱年份,80%的粮食绝收,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种了一辈子粮食的人们,至今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如果不找出一条适合农村农业发展的致富道路,奔小康就会与塘州无缘。韦学锦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苦思冥想,努力寻觅一条适合塘州乡农业产业发展的道路。
 
  一天晚上,韦学锦在一条新闻里获悉佛手瓜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蛋白质和钙的含量是黄瓜的2-3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瓜类,且热量很低,又是低钠食品,是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的保健蔬菜,佛手瓜营养丰富,常食对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益。看到这则信息后,韦学锦立即上网查阅资料,对佛手瓜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产量高、耐贮藏、运输及种植技术相对简单。这时,一个设想出现在了韦学锦的脑海里,他认定种植佛手瓜是适合塘州乡农业产业发展的一条路子。 
 
  韦学锦把试种佛手瓜的设想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作了详细地分析,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2010年,韦学锦远赴海南,他无心浏览美丽的椰岛风光,一头扎进了农贸市场,向菜农学习佛手瓜的种植技术,向商贩打听市场行情。韦学锦沉心一算,种佛手瓜的效益远远大于种粮。于是,他用乡政府从本就紧缩的资金里省下来的35000元钱买回了1万个佛手瓜种子,打算在塘州乡进行试种。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