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新闻中心 >

《法治中国》开篇聚焦“奉法者强” 总书记把依法治国纳入“四个(3)

2017-08-20 21:06来源:中国法务网浏览:手机版

  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历史性一跃的关键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第一个百年”目标胜利在望,“第二个百年”目标日渐接近。同时,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这艘航船,需要法治的护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需要法治堤坝的保护;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成果,需要法治的守卫。

  站在过去和未来的交会处,肩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征程。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大幕拉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以法治为议题的中央全会。至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全面展现在世人眼前。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多次主持会议研究。文件起草过程中,进行了深入调研,广泛征求了党内和社会各方面意见,经过了反复修改。

  决定获得一致通过。至此,“全面依法治国”被列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一道,构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的战略举措。

  五大原则

  五大原则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进方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靠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了系统阐述。那就是,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党中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审议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一系列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政策文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的法治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正在加速前行。

  人民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他指出,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从实施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破解“民告官”难题,到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努力化解信访积案;从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到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制度方便群众;从稳步推进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到广泛动员组织人民依法有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权益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靠人民维护的良好局面正在迅速形成。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