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工商 >

增强市场主体第一责任人意识 构建社会共治格局(4)

2017-07-30 23:02来源:中国法务网浏览:手机版

  第二,企业自律主要是指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这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是一回事。

  江西省工商局副局长 沈庆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强调企业自律,恰好契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法律上把一个单位看作一个法律上的人,所以企业也要修身,而且远比自然人修身更重要。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盈利为目的,给社会提供产品、提供服务,一举一动必然关系到公众利益,所以企业自律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每个消费者的幸福,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不能很好地建立,也关系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

  什么叫自律?我认为,企业自律就是企业的自我约束,自觉地遵守法律与社会公共道德。同时,自律和他律必须结合,不能割裂,通过他律可以强化自律,使自律起到褒奖作用。促使企业自律,首先要建立一个机制,企业自律即给予鼓励,企业失信则要予以惩罚。同时,信用监管措施必须跟上,实现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怎样使自律落地?我认为,必须要建立一个评估指标体系,使企业知晓如何自律,对自律的认识从模糊变得清晰,从被动到自觉,从个别企业自律到大部分企业自律。总而言之,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就是要让这种自律既有原则性,又有操作性,做到有限要求和无限要求的结合。

  中央党校政法部经济法室主任、教授 王伟:

  促进企业自律,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的四位一体机制。政府要还权于市场、还权于企业,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要处理好辩证的关系,处理好硬法和软法的关系。硬法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软法指社会规范,包括公司章程、行业协会的自律公约等。

  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一定的社会控制体系,这个体系不仅有约束,还有激励。一是企业自律;二是第二方控制,来自合同相对方的控制;三是第三方控制,包括来自政府、社会组织的控制。从社会控制体系可以看到,最基础的是企业自律。

  企业自律核心是什么?我认为企业自律仅靠道德自觉是不够的,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或者制度作为支撑。但是这个制度一定要强调一个核心——责任,责任是自律的基础。

  对于评估指标体系,我觉得缺乏一条主线,建议从责任的角度出发来设定。根据公司基本特点,从内外层面设立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设置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考虑:完整的制度体系、内控体系、责任。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人力资源教研室主任 宋世明:

  我国在协同共治上还处于萌芽状态。创新事中事后监管要有一个总体战略布局,概括为一句话: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是企业,一头是政府监管部门;中间指监管方式。通过监管方式,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体制机制,他律才能发挥作用。

  企业自律就是企业要承担主体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有六种。第一种,企业合规经营的责任。第二种,约定责任。企业要签署协议,必须有约定责任。第三种,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监管部门要求履行责任。第四种,对消费者的责任,例如先行赔付。第五种,参与者的责任,这主要针对平台来讲。从理论上讲,所有平台企业既是政府监管的对象,又是政府监管的合作伙伴。第六种,自我公示的责任,即自我负责。企业要在履行上述6种责任的基础上加强自律。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