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体制改革砥砺前行结硕果(4)
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法院已纠正重大刑事冤错案34件。2013年至2016年,各级法院依法宣告3718名被告人无罪,依法保障无罪者不受追究。
科技创新破解改革难题
司法体制改革与技术手段创新相辅相成,改革带动了创新发展,创新则解决了改革中的各种难题。
伴随着司法体制改革,一场政法系统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近年来,基层法院案件数量大幅增长,案件类型更加多样,处理难度越来越大,案多人少矛盾越来越突出。
2013年,刘国珑刚到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法院工作,当年他结了130件案子,三年后这个数字增长到230件,最忙的时候他甚至一晚要连写五六份判决书。
刘国珑只是众多基层法官高压工作的一个缩影。对此,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6年5月试点推出了智能审判支持系统,刘国珑成了智能审判支持系统最早的一批试用者。
启用智审系统之后,法官们只要把纸质卷宗扫描进系统,电子卷宗即可自动生成,软件将对卷宗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编辑,然后一键生成应诉通知书等上百种制式法律文书。如此一来,刘国珑完成一份判决书的时间缩短至十几分钟,智审系统至少减少了法官30%以上的案头工作。
长期以来,法院的庭审工作一直受到书记员记录速度的制约。对此,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尝试在庭审中使用语音识别技术,通过上千个庭审应用,庭审笔录的完整度接近100%,庭审时间平均缩短20%至30%。
苏州法院还积极探索智慧审判苏州模式,重点搭建了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庭审语音智能转写、电子质证随讲随翻等8个平台。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王敏远在参观后说:“通过科技手段辅助和服务法官办案,大幅提高了审判效率,让法官将主要精力放在审和判上,促进了司法公正。”
犯罪嫌疑人被带入办案中心,戴上智能手环,其在办案中心的活动轨迹全程网上记载、流转、监督;信息采集区,对嫌疑人身高体重、指纹足迹、DNA等一站式、标准化采集,自动推送后台大数据分析比对……
以前,由于缺乏统一适用的证据标准,导致证据收集方式不合规、关键性证据缺失、证据存在瑕疵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办案质效。
贵州省贵阳市打造政法大数据办案系统,按照审判对证据的标准制定了操作性强、统一适用的批准逮捕和移送审查起诉证据指引,确保公检法在同一个证据标准下办案。
通过大数据办案系统,贵阳公检法不仅实现了信息网上传输和数据共享,提升了办案效率,还通过编织“数据铁笼”,变人工监督为数据监督、事后监督为过程监督、粗放监督为精准监督。
司法为民让群众有获得感 |
- 上一篇:司法改革热点问答
- 下一篇:“史上最大规模”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揭开哪些问题
- 和布克赛尔县法院与公安机关建立执行联动机制 05-17
- 情侣开车途中吵架,女友开门跳车身亡!法院这样判 10-27
- 零容忍!天津一盘踞繁华商圈恶势力团伙成员被判刑 07-08
- 外汇局:严打以创新为名的各类外汇违法犯罪行为 02-05
- “今日焦点网”、“社会焦点网”等11个网站被查处 09-10
- 第50名"百名红通人员"周骥阳被公诉 当庭认罪 12-10
- 彝良:合伙人散伙就上法庭 皆因不结算惹的祸 11-07
- 俞正声参加新疆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夺取新时代 10-19
- 陶凯元会见欧盟普通法院院长积家 03-17
- 高速公路收费能降吗?交通部:不具备降费空间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