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校园性侵案背后的“教育洼地”

2013-09-13 18:27来源:京华时报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性侵案发生后,全社会都在反思和探寻,如何为孩子们撑起一把安全防护伞。填补管理、师资等方面的“教育洼地”也是刻不容缓。

日前,又一起校园性侵案件引起广泛关注。在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一名中学教师涉嫌性侵多名女学生,并致一名女学生怀孕,目前警方已立案调查。随着案情的逐渐揭开,一些更深的问题也浮出了水面。

有媒体就围绕湖北恩施这起案件,总结出了三大疑点:性侵多次发生为何迟迟未被发现?犯罪嫌疑人为何能“带病升迁”?嫌疑人主修体育为何却教文化课?

通过记者的调查走访,试图对这些疑问进行解答的过程,其实可以提炼出问题背后的问题。一则,当地教育部门对教师疏于监管,对少数人恶劣行为放任自流。据当地居民反映,涉案教师早年曾有前科,事发中学也曾出现类似性侵事件,但都未引起足够重视。男老师与女生独处时不能关门等规定,在执行中也是形同虚设,性侵行为迟迟不能被发现,以至于案件曝光后,学校和教育局主要领导均一片愕然。相比违法者的恶行,这种“睁眼瞎”现象同样令人气愤。

二则,在贫困山区的当地,师资力量奇缺,“新老师不肯来,好老师留不住”长期困扰着地方教育,由此产生“宁滥勿缺”现象。涉事学校校长坦陈,面对师资匮乏的压力,一个体育老师被安排来教文化课,其实不足为奇。据家长反映,一些老师很不负责任,打牌、搞第二副业的比比皆是。其实,这种师者无心教书育人的问题,并非个案,往往给学生带来冷暴力,相比性侵行为,其危害面更广,不可忽视。

性侵案发生后,全社会都在反思和探寻,如何为孩子们撑起一把安全防护伞。加强师德教育,净化教师队伍,完善法治依法打“狼”,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举措。然而,填补管理、师资等方面的“教育洼地”也是刻不容缓。

包括湖北恩施这起,盘点一下今年以来的数起校园性侵事件,多发生在欠发达地区,多发生在农村留守儿童聚集地,这些“重灾区”,也是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薄弱地带。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指出,不少农村校园交通安全、防火安全、人身安全、学校危房等问题堪忧,农村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力量,充实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吸引大批德才兼备之士坚守三尺讲台,才能让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铲除性侵学生等丑恶行为的滋生土壤。(特约评论员 陆文江)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