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河北无极县治理吃喝问题引争议 执纪尺度该如何拿捏?(4)

2019-07-31 12:35来源: 法制日报浏览:手机版

  毫无疑问,“吃喝”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载体。工作有交集、有共同话题,干部之间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朋友圈”,但并不必然产生特殊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小圈子”。
  从执纪执法的角度看,基层社会要是一片清澈那是最好。但在实践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官员还是商人,哪怕是其没有任何贪念和私心,也必定会在日常工作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相对紧密的关系。甚至于这种关系还会成为一种制度性行为。比如乡镇工作中普遍有驻村、包村和联村制度,那些工作做得扎实的驻村、包村和联村干部,必定会和村干部建立紧密的联系。而乡村工作又没规律,也没那么多讲究,乡村干部之间在“吃喝”过程中把工作商量好了,是常态。
  “吃喝持久战”的真正难处,恰恰在于如何应对这种常态。按照河北无极县的这种查法,没有哪个公务人员敢去外面消费,哪怕是正常交往也直接清零。吃喝风是该管,但在基层社会还是一个熟人社会、还讲究人情的情况下,整治的同时,也要避免损害基层社会的常规运转。
  比较合适的做法是明晰界限:官场内部的吃喝要严管,溢出官场之外的就少管;八小时之内的严管,八小时之外还是要慎重;有利益交换嫌疑的要严惩不贷,仅是社交行为就当理解。
  归根到底,党员干部是体制一员,也是社会的普通一员。所谓严管,是要把权力关进笼子,而非把干部捆成粽子。
  (作者系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从严治党也得有规矩
  □ 王度阡
  违规吃喝理当严查重处,但网友对无极县倒查个人私款聚餐的质疑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纪检部门对此也应当要反思反省。
  在普通人眼里,吃喝是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党员干部而言,也不是绝对禁止吃喝,而是要分清楚吃喝的性质。打响“吃喝歼灭战”,目的是要消灭党员干部利用公款或违规吃喝的问题,而不是见吃喝就反对,更不能谁吃喝就查处谁。在反对党员干部吃喝问题上,如果性质不分清楚,而是胡乱一通,搞“一刀切”“一锅煮”,显然也是有问题的,不仅执纪结果没有依据、不能服众,甚至可以说是利用公权侵犯了党员干部私人的权利。
  党员干部要遵规守纪,纪检部门执规执纪亦当要依规依法依纪。全面从严治党,说到底就是要全面依规治党。党员干部为人干事不能触碰规矩纪律的底线,执规执纪同样也要在制度的笼子内行事。对党员干部必须要从严管理,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但也不能无视党员干部正常的人身权利,更不能把从严治党理解成越严越好。唯有依规治党才能真正把党管好、治好,把党员干部管住、管牢。
  同时,作为党员干部应当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原因在于其手上握有公权力。但需要明确的是,公众监督的对象是公权力的行使过程,而不是公务员的私人生活。在私人生活中,公务员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隐私权。在公众监督问题上,既要保障群众有效行使监督权,确保公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也要公私分明,不能干扰公务员的私人生活。(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