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制人物 >

法院执行干警靠三寸之舌“说”回4000万元巨款

2018-10-28 09:33来源:法制日报浏览:手机版

法院执行干警靠三寸之舌“说”回4000万元巨款

吴晓伟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并做记录。

法院执行干警靠三寸之舌“说”回4000万元巨款

吴晓伟在研读案卷。 

  吴晓伟,34岁,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干警,该院执行局的青年突击手。他严谨认真、兢兢业业、踏实稳重,每年办案数量稳居全局前列,善于攻克骨头案、钉子案,凭着一往无前的执著和韧劲,成功执结了多起疑难复杂案件,且无一信访、无一不廉举报
  他是西北人,工作后才来到西南。做笔录,他开始甚至听不懂重庆话。
  后来,案值4000万元的执行案被他说服执结。许多多年“骨头案”被他啃了下来。当事人都说他办案有着浓浓的人情味。
  他就是吴晓伟,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自执行决战决胜阶段以来,吴晓伟成功执结案件128件,帮当事人执行回款近两亿元。6年来,他多次获得办案能手、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熬夜5个月,只为倾心聆听
  吴晓伟是陕西扶风人,2012年之前,一直和八百里秦川朝夕晤对。后来,他穿越秦岭,第一次来到重庆,山城桥楼交织的景象让他深感震撼。
  但是,和巴山蜀水初次相遇的新鲜感正如火炽热时,重庆方言就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
  他到执行局当书记员第一次做笔录时,法官和本地的当事人谈了一个多小时话,结果他只记录了区区五行。这让承办法官感到不可思议,最后只能耐着性子,将说过的话重复一遍,一一向他提示要点,好不容易才补完了笔录。
  “十分窘迫”,吴晓伟说,重庆话急骤、短促,虽然能听懂一些,但又不太确定。面对严肃的法律工作,他自然不敢轻易将当事人的话记录下来,白纸黑字的往上写。他怕自己万一听岔了、听反了,那就会给对方带来法律上的责任,损害到切身利益。他心里有所珍视和敬畏,下笔便自然顾虑重重。
  为了攻克方言难关,吴晓伟和自己较上了劲。接下来的7月到11月,是山城最酷热的时节,也是他的闭关特训期。
  他开始成为本土栏目剧“生活麻辣烫”的忠实粉丝。只要一下班,他就脚步匆匆,仿佛是去赴一场热烈的不可告人的约会。同事们约着一起外出游玩,他也全都推辞了。每天晚上,他戴着耳机,盯着电脑屏幕,跟读着方言俚语。外面夜深人静时,他仍独自念念有词。
  就这样,吴晓伟前后看了三四百集剧,对每句台词都细心揣摩。除了追剧之外,他还买了一些“重庆掌故”“重庆方言”方面的书,多方采撷,一炉共冶,终于让他成功穿越方言的“迷雾”,重新站在了起跑线上。
  这时,他已经准备好了聆听当事人的心声。
  三寸之舌,说回4000万元巨款
  执行工作,每天一睁眼就面对大量的纠纷,无论是申请人还是被申请人,难免都有情绪激动的时候。除了能耐心倾听他们的主张,吴晓伟还特别擅长普法说服工作。
  2017年,有几个总标的4000多万元的系列执行案,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让闹上门来的高龄当事人主动兑现,执行效果令人瞩目。
  这名被执行人年近70岁,来自青岛,她并非直接的借款人,而是担保人。在发现自己被列入失信名单后,她第一次打来电话,言语非常不客气,在电话里吵吵嚷嚷的,后来赶到法院办公室也是气愤难平,一味指责执行干警。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