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滴滴消失第一夜"被吐槽,问题在哪?

2018-09-12 15:09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浏览:手机版
  这两天,一篇名为《滴滴消失的第一夜》的网文成为“网红”。
  按照此前公布的整改措施,9月8日到9月14日,滴滴出行将暂停深夜23:00-次日5:00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进行安全大整治。这篇文章以纪实的方式描述了滴滴暂停约车服务的第一个周末夜晚,北京、长沙、成都、广州等多个一线城市部分区域出现了“打车难”,与之伴随的是黑车猖獗、漫天要价、拒载、强行拼车等不法运营乱象。
  一个上午数百万的阅读量,使网文本身和滴滴停运再次卷入网友吐槽的漩涡。笔者以为,越是在舆论“乱花迷眼”的时候,越需要理性认识,理性应对。
  有病必须得治,这是常识。短期内连续发生滴滴顺风车司机奸杀女乘客的恶性案件,足以说明滴滴顺风车必须得“治病”了。理顺监管不力的环节、流程、机制,堵住监管漏洞,消除那些让乘客安全容易受到威胁的风险点和盲点,让乘客在享受网约车便利的同时更有安全的保障,就是整顿的目的。治病是为了救人,整顿网约车是为了网约车更好的发展,是一个道理。
  就像治病不能不顾患者身体情况乱下“虎狼药”一样,整顿网约车也需要注意方式手段。网约车在满足群众出行需要的同时,也极大塑造了群众的约车模式,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形成了“网约车依赖”“滴滴依赖”。对于滴滴来说,要不要通过在特殊时段全面暂停约车服务来进行“安全大整治”,如何选择一种对乘客影响最小的方式“祛病强身”,很能体现一个企业的成熟度和社会责任感。
  网约车属于公共交通的一部分,网约车整改涉及千万人的出行安全,监管部门也不能缺位。滴滴如何整顿,怎样最大程度减少对乘客出行的不良影响,相关监管部门不能当旁观者,应该主动介入,加强指导,与企业共同做好风控应对,指导企业选择合适的整改方式。另一方面,职能部门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应对可能出现的无序情况。比如,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像凌晨时的北京三里屯,约车需求会比较集中,这时就不能只考虑一个城市的出租车总量是否有保障。必须提前做好预判,在出租车调度上做好安排。同时,也要理顺更多的约车渠道。如果有顺畅、便捷的约车渠道,再加上及时、有效的调度,把正规出租车的积极作用尽可能发挥出来,乘客就不会深陷“滴滴消失的第一夜”的不便和恐慌。此外,黑车、宰客等不法运营乱象借机冒头,也应是职能部门做好预判和应对的一项重要内容。多管齐下,不能少了打击不法这一环。
  便捷和安全,都是出行的基本需要,一个也不能少。吃药会苦,扎针会痛。对于乘客来说,不能因为整顿带来了不便,就轻率地质疑整顿,为“停止整顿”“不整顿”发声。(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