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法院 >

首例“王者荣耀”外挂案宣判 两人获刑(2)

2018-07-21 15:21来源:新京报浏览:手机版


  经过不断“改进”,谢成开发的外挂,在用户圈内小有口碑,一些二级代理商也主动上门。

  值得注意的是,除出售外挂程序,谢成还直接以200元的价格出售程序源代码。

  源代码指编写的最原始程序的代码,是一种固定程序。

  谢成出售外挂源代码之后,买方可以在源代码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还有用户多次购买源代码,并进行二次开发。警方调查发现,在获得源代码后,上述用户修改部分功能的源码和验证码,制造出属于自己的定制版外挂程序,并在市场销售。

  案发后,包括谢成在内的多名涉案人员被警方控制。作为全国首个“王者荣耀”游戏外挂的刑事案件,案件在侦查阶段引发广泛关注。2017年年底,案件移送江阴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 案件焦点

  专家确认源代码同样具有破坏性

  新京报记者从江阴市检察院了解到,经过阅卷、讯问后,检方承办人发现,案件部分环节证据相对薄弱。例如,警方查扣鉴定的三个外挂程序版本,均存在对游戏客户端实施未授权的修改、删除操作,绕过游戏的保护措施,对游戏的正常操作流程和正常运行方式造成了干扰,被认定为破坏性程序。

  不过,涉案人员交代,其先后开发并生成的外挂程序版本接近20个,大部分通过QQ出售,在审查中,要从海量的聊天记录中,区分各个版本的具体销量并不现实。

  江阴市检察院检察官魏宏溥提出,这一案件的焦点在于,在同一段源代码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后,出现新的外挂程序,是否与目前已经查获的外挂程序具有同样的破坏性。

  警方技术人员称,部分版本虽然未被查获,但是实质上均是在一个源码上生成。

  不过,这一解释依然存在问题。检察官魏宏溥提出,鉴定报告中并未确定,外挂程序的源代码存在破坏性,在这一前提下,源代码生成的程序是否具有破坏性,能否以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起诉,则存在逻辑问题。

  最终,在魏宏溥提议下,专案组联系鉴定机构的专业人员,对这一问题进行理清。

  检方获得的专家结论显示,因为源代码并不是一般程序,鉴定机构无法作出“破坏性结论”。但是,鉴于基于源代码开发的外挂程序,可以实现修改游戏内存、修改游戏数据的功能,因此也可以视为具有“破坏性结论”。

  ■ 专家说法

  各地均以刑责打击游戏外挂

  游戏专家楚云帆告诉新京报记者,近年来,游戏外挂犯罪在全国各地屡有发生。外挂泛滥,会影响游戏的生态,使用外挂程序的玩家,可以用极低的代价获得高分,对其他玩家造成不公平,破坏游戏的规则,最终影响游戏程序的设定,具有较强的破坏性。

  检察官魏宏溥说,虽然各地司法机关对不同游戏外挂案件的罪名定性尚有争议,但对于这一犯罪现象,均以刑责依法打击。

  魏宏溥说,这类犯罪有多方面成因,一是游戏环境中存在的开挂文化,成为外挂开发者、销售者走上歧途的诱因;其次,行为人对违法犯罪行为属性认识不足,制挂随意,售挂公开,用挂坦然,而对于其中所蕴含的刑事法律风险,很少有人能真正意识到;最后,相关平台运营商监管失职,一些平台售卖外挂激活码,助推犯罪大行其道,运营商难辞其咎。

  据此,魏宏溥提出,防止这类犯罪事件发现,既要营造公平合理的游戏环境,也要提升行业自律,落实监管职责,堵塞运营漏洞。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