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法院 >

解读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出台科学数据管理办法

2018-04-08 17:51来源:人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18年1月经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近日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办法》旨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保障科学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支撑。

  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出台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当前,为什么要加强科学数据管理?对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发挥什么作用?如何保障科学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和专家作了解读。

  科技创新越来越依赖数据,但科学数据管理在我国属于“短板中的短板”

  “科学数据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是信息时代传播速度最快、影响面最宽、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科技资源。”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介绍。

  大数据时代,科技创新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数据综合分析。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大科学、定量化研究特点,科技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大量、系统、高可信度的科学数据,对科学数据的综合分析,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一种方式。一些科研团队中也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数据管理和应用的人员,负责科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海量科学数据对生命科学、天文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科研活动更是带来了冲击性的影响,科学研究方法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学数据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而且质量大幅提高。但面对当前科技创新对科学数据管理的需求,尤其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数据的管理与应用仍然存在明显不足,是我国科技工作“短板中的短板”。

  “特别是有许多高价值的科学数据并未在国内得到充分的共享和使用就流向国外,应该说我国在科学数据开发利用、开放共享和安全保护等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叶玉江介绍,欧美等发达国家先后在国家层面制定了明确的政策以推动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并且已支持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的科学数据中心或高水平数据库,利用它们持续汇聚和整合本国乃至全球科学数据资源,并向社会进行开放共享。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是加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因此,在国家层面发布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的政策制度,推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对于服务科技创新、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发展共享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推进科学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开放为常态、不开放为例外”

  《办法》的重要亮点就是突出了科学数据共享利用。按照“开放为常态、不开放为例外”共享理念,明确为公益事业无偿服务的政策导向,充分发挥科学数据的重要作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王瑞丹介绍,近年来,我国在加强科学数据管理和开放共享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科技部、财政部先后在基础科学、农业、林业、海洋、气象、地震、地球系统科学、人口与健康8个领域支持建成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一批资源优势明显的科学数据中心。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源环境领域、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将科学数据汇交纳入项目管理流程,实现了一批数据的汇交整合与开放共享。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