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老人守护“遗忘”在太平间的孩子:有的8年无人接走

2018-04-06 16:37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守护遗忘在太平间的孩子 
  魏克俭已在首儿所太平间工作24年 他最大的心愿是被“遗忘”的“孩子”早日入土为安 
  魏克俭有三本工作笔记,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本子很薄,翻起来却令人沉重。因为里面的每一行都是一个匆匆离去的小生命,没有名字,只写着代号“XX之子”。老魏不愿意用“遗体”这个词,而是叫他们“孩子”。
  多数时候,“孩子”只是在老魏工作的太平间中转,随后入土为安,短暂的生命就此画上一个小小的句号。也有迟迟没走的。其间有4个“孩子”掉了队,一直躺在“抽屉”里,保持着去世时的模样:或是裹着碎花襁褓,或是盖着一块一米长的白布……最久的躺在这里8年,远远超出了生前年龄。
  没有人来接走他们。涉及纠纷、没有证明……被“遗忘”的理由不外乎这些。除了至亲,老魏可能是唯一一个还记得他们的人。
  对于他们来说,今年,又是一个冷清的清明节。
  有人不理解,这样一份工作,老魏居然一干就是24年;有人却说,老魏这是积德;还有人说,如果真的有另一个世界,有天国,那么老魏的工作应该被称作“天国宝宝助产士”。
  工作 
  袖珍版的太平间 
  老魏24年与之为邻 
  2010年6月26日晚上,老魏的座机响了。电话来自医院的ICU,一个女护士说:“魏师傅,您来下ICU吧,这儿有一个。”
  老魏懂“一个”是什么意思,挂了电话,他拿起挂在衣柜外面的白大褂,戴上手套,关上门,走22级台阶,从地下室出来,他对面的楼,左边是急诊,右边是住院部,都是老魏常去的地方。
  到了ICU,护士领着老魏到病床前,这是个3岁男孩,白布盖着,床边是男孩的父亲。老魏用白布裹好把男孩抱了起来,男孩的父亲陪同老魏一起来到了太平间,放下孩子的遗体后就走了。
  按照工作惯例,老魏告诉男孩父亲,遗体在太平间保存不能超过7天。事实上,多数时候家属不忍心把孩子“存”在这里,而是尽快办完火化手续,以求“死者安息、生者安心”。老魏说这句话只是例行提醒。可是,让老魏有些意外的是,过了7天,男孩家长没有来。后来,老魏多次联系家属,没有任何回应。“没有死亡证明,没有家属的委托书,医院无法处理。”老魏无奈地说。那是老魏工作的第16年。
  1994年,老魏和爱人一起从河北来到北京后,就到首儿所后勤工作。后来太平间的工作人员离职了,医院就找到老魏。老魏文化程度不高,加上当时太平间工资还算可观,老魏接受了这份在别人看来“不太好”的工作。
  跟别的医院太平间不同,首儿所的太平间很袖珍,总面积也就十几平方米,地上一个冰柜,墙上挂着一块蓝绿色的布帘。在布帘后面,三个银灰色的“抽屉”上下叠加内嵌在墙壁里,每个抽屉长2.5米,宽约1米。
  碎花襁褓裹着,或是一块白布盖着,小小的身形躺在按照成人尺寸设计的“抽屉”里,对比之下更让人心酸。“抽屉”就像是一个触发开关,拉开的瞬间往往令来送孩子的家属情绪失控,年轻的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宣泄着难以接受的痛苦。父亲坚强一些,在抽屉合上之前再去抱一抱孩子。通常,老魏会拍拍家属的肩膀,安慰几句。等家属情绪缓和些,再做之后的信息登记。
  习惯 
  手机24小时开机 
  无人知晓死亡何时到来 
  从首儿所北门进来是一个小广场,天气好的时候,经常会有家长带着孩子坐在这里,晒晒太阳,等待就诊。孩子奶气的哭闹或咯咯的笑声提醒着人们,这是一所处于生命起点的医院。小广场左侧是住院部和一个矮房。两个建筑中间有个通道,挂着“医疗废弃物”的白色牌子,除了工作人员偶尔进出,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个通道。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