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智慧法院建设(2)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贵州省委副主委余维祥表示,实践证明,大数据具有巨大潜能,服务法院时可实现透明便民的公众服务、公正高效的审判执行、全面科学的司法管理,促进提升人民法院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以贵州法院为例,他们自主研发了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服务法官办案;运用法镜大数据、庭审智能语音识别、文书智能纠错等技术手段,提高审判质效;升级改造诉讼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智能化服务。建议人民法院不断巩固完善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继续坚持深度运用大数据,并尽快整合全国法院各类数据应用系统及资源,使司法大数据更好地服务审判执行,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服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信息化提高审判透明度 “这些技术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审判的透明度,使公开原则落到了实处” “我曾受邀参加过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的‘法院开放日’,对这家法院印象颇深,可谓是处处充满了信息化元素。”说起智慧法院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亢德芝印象深刻。 一些法院通过建立诉讼服务平台和开通热线电话,并将短信、网络、微信、APP等应用手段与之融合,当事人和律师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随时看到办案人员推送过来的短信或微信,了解到自己关切的案件情况或程序的最新进展。法院的办事大厅,只要在设置的触摸屏上输入案号及相关密码,就可以获悉案件信息,随时掌握案件的进展情况。这些技术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审判的透明度,使公开原则落到了实处。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第一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党支部书记廖朝阳认为,五年中,新疆法院聚焦智慧法院建设,全部建成一站式便民诉讼服务中心,触摸式查询平台、自助服务平台等信息化设备投入使用,立案窗口设置进一步细化,导诉服务、查询案件情况、联系法官更加便利。法院打造网上办案平台,先后集中部署了执行流程节点管理系统、诉前调解案件系统、司法辅助案件系统,实现了法院审判执行业务的全流程网上办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周强院长在工作报告中提出,2018年,人民法院要持续深化司法公开,加快建设智慧法院。扩大庭审直播、文书上网、审判流程及各类司法信息公开范围,全面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信息化、人工智能与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完善智能审判支持、庭审语音识别、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等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建设世界一流的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深度运用审判信息,促进社会治理。将社会主义司法体制优越性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司法文明。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传动设备分公司车工米忠义建议,强化司法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继续加大对海量司法大数据的研究整理,形成智能化的专业数据库及研究成果,并定期自动推送至各级法院,实现司法大数据资源共享,充分挖掘司法大数据服务司法审判的潜能。(责任编辑:韩佳欣)
|
- 情侣开车途中吵架,女友开门跳车身亡!法院这样判 10-27
- 第50名"百名红通人员"周骥阳被公诉 当庭认罪 12-10
- 和布克赛尔县法院与公安机关建立执行联动机制 05-17
- “今日焦点网”、“社会焦点网”等11个网站被查处 09-10
- 彝良:合伙人散伙就上法庭 皆因不结算惹的祸 11-07
- 高速公路收费能降吗?交通部:不具备降费空间 08-01
- 俞正声参加新疆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夺取新时代 10-19
- 外汇局:严打以创新为名的各类外汇违法犯罪行为 02-05
- 零容忍!天津一盘踞繁华商圈恶势力团伙成员被判刑 07-08
- 陶凯元会见欧盟普通法院院长积家 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