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治社会 >

北京密云水库蓄水量首超20亿立方米 水是怎么来的?

2017-11-22 13:01来源:北京日报浏览:手机版
    “从1999年起,华北地区就进入了干旱期,密云水库也入不敷出。”密云水库管理处副主任胡明罡介绍,为了保障城区供水,蓄水量甚至连续几年接近死水位。直到南水进京前,北京人每喝三杯水就有一杯出自这里。
  南水进京,是密云水库命运的转折点。
  2014年底,长江水北上,替代本地水成为北京的主力水源。截至昨天,进京南水达到29.1亿立方米。密云水库终于能“缓口气儿”,供水量迅速锐减,从2014年的6.41亿立方米,到2016年仅有0.7亿立方米出库。现在,水库日均出库量保持10万立方米的最低热备状态,累计减少出库水量超10亿立方米。
  出库量减少的同时,一部分南水还被存储在密云水库,保障供水安全。
  密云水库西南,一渠净水流淌,两岸柳枝仍青,这里是112公里的京密引水渠最末端。密云水库九级泵站的最后一级——溪翁庄泵站就静卧在山脚下,衔起水渠,将长江水泵入水库。
  挑高十多米的泵房里,三台大型卧式离心泵正在运转。“我们就是利用这三台机器为江水加压,让其爬升53米进入库区。”泵站站长许征说,随着水位升高,输水隧洞逐渐深埋水面之下,“以前站在坝上,老远就能看到隧洞周围的水花。现在呢,每天有90多万立方米南水入库,水面却平得像镜子一样。”
  自2015年7月,九级泵站投入运行,已经有3.6亿立方米长江水反向输送到密云水库进行存蓄,增加水资源战略储备。一增一减之间,密云水库蓄水量节节升高。
  节水 年均节水超1亿立方米
  北京的水资源严重紧缺,南水进京前,人均水资源量为200立方米,仅仅相当于国际水紧缺警戒线的五分之一。如此严峻的水紧缺形势下,本市统筹利用水资源,厉行节约,每年节水超过1亿立方米。
  通州东南的姚辛庄村,森林葱郁,是东南郊湿地公园的一部分。然而仅仅在3年前,这大片的湿地、森林还是接天莲叶。每逢夏天,出产的莲藕一车车运往八里桥、新发地等农贸市场。
  藕塘是农业耗水大户。去年秋天,通州最后3万亩藕塘清退,按照每百亩每年耗水5万立方米计算,这意味着每年至少节水1500万立方米,比7个昆明湖的水量还多。
  近年来,本市陆续调减高耗水粮食作物种植60多万亩,新增改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多万亩,农业用水总量年均下降4000多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比例下降到不足20%。
  在工业方面,通过产业调整、工艺创新、严控用水指标等方式,也实现了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市水资源调度中心副主任王俊文介绍,2016年,本市再生水使用量已经超过10亿立方米,大型热电企业冷却水全部使用再生水,并提升循环利用率。
  市节水中心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6年,本市在GDP年均增长10.5%、常住人口年均增长1.5%的情况下,用水总量年均增长仅0.6%。
  保水 生态建设留住清水
  每年汛期,密云水库上游的潮河、白河饱饮雨水。近年来,为了留住自然降水,密云区以生态修复、疏浚河道为主要内容,治理了84条中小河道,与此同时,以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截流治污、处理垃圾、发展绿色产业、减少水源污染为重点,建设了28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336平方公里。不仅留住了雨水,还实现了清水下山、净水入库。
  “水量上来了,就更要保证好水质。”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环境监测分中心主任潘轲旻说,现在,监测频次加密到1周1次,水质始终维持在地表二类,符合饮用水源标准。
  为保护这一池净水,密云区、市水务部门多年来付出了极艰辛的努力。
  溪翁庄镇石马峪村在水库南岸,与库区相连的一座小岛上草木丛生,如同人迹罕至的原始野生林。而仅仅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座有农家、有果园、有玉米地的普通农村田地。和它一样的库中岛,当年总共有94个。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