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1秒钟的执着与一辈子的坚持——走进为大工匠开出百万年薪企业

2017-11-12 12:48来源: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新华社太原11月12日电  题:1秒钟的执着与一辈子的坚持——走进为大工匠开出百万年薪企业
  新华社记者王菲菲、杨晨光
  走在红毯上,宋金有觉得,自己这辈子值了!在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会上,这位62岁的技术工人从10多位提名者中脱颖而出,拿到了年度技术工匠奖杯。“不疯魔、不成活。”人们这样评价宋金有。
  在华翔集团,还有众多像宋金有一样的工人,他们精益求精,为了1秒钟的改善付出几个月的辛苦;他们锱铢必较,哪怕1毫米的误差都不放过。不久前,华翔集团为大工匠开出百万年薪的新闻引发关注。记者日前走进这家企业,寻找“工匠精神”。
  “节约1秒对我们都很重要”
  技术工人郭永江只有28岁,却让华翔所有人都竖起了大拇指。
  某件精密铸件加工环节,按常规需3把刀,每把刀操作完成后,都需机械手换刀。有没有办法,能用1把刀完成全部作业?
  经过4个多月繁杂的试验,爱思考的郭永江发明了“三合一钻”。“每换一把刀耗时5秒,现在三合一,能节省15秒的时间。数控加工,节约1秒钟,产量就能大大提升。”郭永江笑得有些腼腆,但不掩骄傲。
  数据显示,改用郭永江的“三合一钻”后,每日产量可增加17件,年产量增加6205件,每年提升效益约9.8万元。
  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土生土长的民营装备制造企业,成立于1999年,主要生产白色家电、工程机械和汽车领域等的零部件,20年来已实现了对行业的技术引领,全球每4台冰箱、空调,就有一台的压缩机核心零部件产自华翔。
  华翔集团总裁王渊说,这一切均得益于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机械化后,对技术工人素质要求更高。”华翔集团精工技术部部长朱华峰说,比如机器人抓取,每次工人们下了生产线后都要进行视频分析:每个动作用时几秒?哪个动作能去掉?为什么这台停了另一台等了0.5秒才开始动?
  “节约1秒对我们都很重要,有时为了1秒钟,要研究好几个月。”朱华峰说。
  钻研技术“像着了魔一样”
  从企业成立之初,宋金有就进入华翔成了一名铸造工人。“他这辈子,除了弄那些铁疙瘩,啥也不会。”老伴半开玩笑地说。
  在华翔工作近20年,宋金有几乎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改进铸造工艺。有时受一个技术问题困扰,他晚上也不睡,做梦还在想。他说,自己从来不开车,因为脑子里都是工作,怕精力不集中,“就像着了魔一样。”
  然而,每一次的专注都会换来技术的改进。
  丰田X608叉车原本车架和配重是分开的,后客户要求将二者合为一体。宋金有带领的技术团队接到这一任务后,开始一次次地试验。“每一次都因为钢渣太多不成功,一次在街上看到一家卖滤网的商店,就想到可以试着把滤网加进去过滤钢渣。”这一灵感最终使宋金有团队获得成功,使产品废品率从50%降到了5%。最后,他们还获得10万元奖励。
  “就算没奖励,也很有成就感!”宋金有说。
  华翔精密熔炼工程师池跃峰也是一位在熔炼行业30多年的老铸工。即使干了快一辈子,他仍觉得自己算不上好铸工。“3年可能出一个好的机加工,但一个好铸工可能需要一辈子。铸造必须根据经验、缩尺、变形量推测它的理想形状,这东西学不完的。”
  “工匠精神”代代传承
  在华翔展示柜里,放着一个木头做的叉车车桥模具,那是老工匠陈六海亲手做的。
  今年64岁的陈六海是山西最好的木匠之一。工人们说,他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用精湛的技艺完成一次次的模具制作。“他做出的模具比机器做得还要精准!”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