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法院 >

一生追逐法治中国梦 ——最高法法研所同志追忆法官方金刚(2)

2017-11-07 21:28来源:人民法院网浏览:手机版


  比较研究:很刻苦很开放

  方金刚英语语言能力很强,并且十分擅长吸收、援引域外司法的成功做法,为中国遇到的司法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2004年正值法院研究量刑改革,他组织力量翻译了美国和英国量刑指南的资料近300万字,包括弗吉尼亚州量刑指南、明尼苏达州量刑指南等,自己单独翻译了英国犯罪严重性评估的量刑指南、抢劫罪的量刑指南、认罪减刑的量刑指南、激愤杀人的量刑指南等等。

  “方金刚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蒋惠岭说:“他时刻保持自己的头脑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乐于接纳、了解和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

  方金刚还有个人尽皆知的爱好,他几乎每天都要阅读《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经济学家》《泰晤士报》等西方的主要报刊,收听外文广播,非常关注域外媒体对中国法治的报道。他总是能第一时间掌握国外的最新动向。

  现在在国家法官学院工作的黄斌,2005年与方金刚一起编译《中国应用法学研究信息》,他认为方金刚是一个非常刻苦的人。“他的办公室在我隔壁,每天早上,他的办公室都会传来英语广播声,在他摆满各种资料的办公桌上,总能发现不少英语资料。”黄斌说,“他对学习英语的痴迷程度让我非常敬佩,他对域外司法资料的检索能力和占有量当时在所里是公认的。”

  有一次美国发布了一个世界各国人权报告,方金刚最早发现这一情况,并且自发地把其中关于中国的那一节翻译出来,上报给当时的院领导参考。那时中央也十分关注这件事情,这些重要信息的翻译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由于英语能力和相关学术研究水平突出,方金刚被推荐到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中心做访问学者,进行量刑、司法改革等专题方面的研究。回来后,他对量刑和司法改革方面的研究热情更加高涨了,他的研究不仅在他所专精的刑事领域,而且向外扩展到了司法改革等更广泛的领域。

  方金刚对比较法研究的关注也让李玉萍印象深刻。当时李玉萍也在做刑事法学研究,方金刚与她的专业领域比较相近,在量刑及量刑程序、量刑规范化的研究方面两人有很多地方可以交流。“他翻译了大量的美国的法典,以及各州发布的法规、指南,也组织一些人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李玉萍回忆说:“当时他负责组稿,同时还负责一部分的翻译,经常在办公室用中文加英文跟我们交流,对我们大家的启发、影响都很大。”

  方金刚援藏回来后,有一次对同事说,他非常热爱审判工作,但同时也离不开做学问,要把自己对审判工作的经验和思考进行总结,与学术结合起来。2017年9月,他在《人民法院报》上发表的《〈公司法司法解释(四)〉与美国公司制度之比较》,正是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外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突出体现。

  方金刚是一位以研究为基础而提升业务水平的法官,在法研所工作期间共发表论文15篇,出版专著一本。司法改革办公室成立之后,方金刚是到司改办工作的第一批人,多年的法学研究工作让方金刚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极大地提升了他之后审理案件的业务水平。

  为人处世:很热情很耿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