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深陷用户协议之争 回应:仅针对非法抓取(2)
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才算“非法抓取”?微博公关部人士进一步回应北京晨报记者,“非法抓取是指采用程序或者非正常浏览等手段获取内容数据的行为。大致可参考微信的条例。”记者查阅微信用户条例6.2.2.12发现,腾讯对“非法抓取”的定义为“用户包括但不限于宣传、增加阅读量、浏览量等商业用途的抓取行为。非法获取是指采用包括但不限于蜘蛛(spider)程序、爬虫程序、拟人程序等非真实用户或避开、破坏技术措施等非正常浏览的手段、方式,读取、复制、转存、获得数据和信息内容的行为。” 争议背后:平台版权之争日渐胶着 掀起轩然大波的微博用户协议,除了暴露出平台对用户的强势之外,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各大内容平台对版权争夺的白热化。虽然近年来微博的商业化非常成功,但层出不穷的微博营销号以及微博实名制的强制要求,已经让一部分人逐渐远离曾经挚爱的微博,但外部竞争却来势汹汹。 2017年8月10日,微博官方公布了一则社区公告,称某第三方新闻平台在微博毫不知情、并未授权的情况下直接从微博抓取自媒体账号的内容,鉴于其行为性质严重,微博先行暂停了第三方接口,并表示将会依法维权。微博副总裁曹增辉也发文称其通过技术突破微博防线,并称“这种公司做得再大,也赢得不了任何尊重。” 微博与今日头条在原创内容上早就展开了激烈竞争。今日头条9月10日晚间向用户推送信息,宣布将于近期停止提供新浪微博的账号服务。也就是说,此前利用微博接口登录今日头条的用户,今后都需要更换其他方式登录。 两周前,今日头条高薪挖角知乎大V一事也引发了内容平台震荡。知乎大V“恶魔奶爸”称,“今日头条今年一口气签了300多个知乎大V,刚把我也签了,而且是给钱的,年收入比普通白领高。签完以后所有内容不可以再发知乎。优质的内容创作者被抢完了,所以知乎的质量每况愈下。” 在线上流量越来越昂贵的时代,原创内容功能已经被互联网平台视为线上流量的最后一座金矿。面对有限的优质作者,在高额补贴吸引门客的金钱策略之后,逼迫作者对平台“二选一”、签独家协议等“大棒”政策也随之而来。但在商业竞争的同时,平台如果不注意吃相或放任傲慢的态度,不仅会伤害一直默默耕耘的作者,最终也会伤其自身。(责任编辑:韩佳欣) |
- 和布克赛尔县法院与公安机关建立执行联动机制 05-17
- 零容忍!天津一盘踞繁华商圈恶势力团伙成员被判刑 07-08
- “今日焦点网”、“社会焦点网”等11个网站被查处 09-10
- 俞正声参加新疆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夺取新时代 10-19
- 陶凯元会见欧盟普通法院院长积家 03-17
- 情侣开车途中吵架,女友开门跳车身亡!法院这样判 10-27
- 彝良:合伙人散伙就上法庭 皆因不结算惹的祸 11-07
- 高速公路收费能降吗?交通部:不具备降费空间 08-01
- 第50名"百名红通人员"周骥阳被公诉 当庭认罪 12-10
- 外汇局:严打以创新为名的各类外汇违法犯罪行为 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