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学教育 >

法律硕士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总结

2013-07-30 10:45来源:浏览:手机版
从1996年到2003年,中国的法律硕士教育走过了七个年头,从最初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创立到现在规模力量的壮大,其间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经历。2003的岁末,我们人大法苑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法律硕士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这是一份晚来的调查,这是一次不很成熟的尝试,由于我们在问卷设计和调查范围上存在着一些不足,问卷结果可能不够全面精确,但数据是客观真实的,基本反映了法律硕士教育的现状。

我们的问卷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分为两种:问卷(一)针对的是在读的法律硕士,共发放问卷200份,研一学生和研二学生各100份。其中研一收回有效问卷84份,男生占38.1%,女生占61.9%,文科占65.5%,理科占34.5%,应届占32.1%,非应届占67.9%;研二收回有效问卷84份,男生占40.5%,女生占59.5%,文科占66.7%,理科占33.3%,应届占78.5%,非应届占21.4%;问卷(二)则是针对报考法律硕士者,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3份,对调查对象我们同样做了一个简单调查,其中男生占36.6%,女生占63.4%,文科占57%,理科占43%,应届占38.7%,非应届占61.3%。从所有的调查对象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文科的比例一直很高,而不管在读法律硕士还是欲报考法律硕士者,非应届的比例一直在逐年上升。接下来我们将对问卷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问题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希望能通过此次小范围的调查,引发大家对法硕教育的思考,希冀对我们自身的提高和法律硕士专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1)关于对法律硕士教育的总体感受的问题

法律硕士专业,从创立之初到现在,一直都名列热门专业之前茅,最多的报考人数,最低的录取比例,似乎说明它的热,但是,它的热度是否和高质量的教学与学生的满意度成正比,问题看来这并不是简单的数学公式。

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法律硕士对自己的专业不太满意,在对在读法律硕士的问卷(以下简称“问卷(一)”)中,当问及对法律硕士教育的总体感觉及评价时,只有2.25%的被调查对象感觉很满意,感觉良好的占17%,而感觉一般和不好的却分别占到41.1%和39.7%。

同样在问卷(一)中,对于认为社会会对法律硕士作何评价的这一问题,有67.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一般,25%的认为较差,而只有7%多一点的认为很好和好;当问到为什么会作出如此的判断时,被调查者的回答反映出:在校生和教师的言论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占到57.2%,其次则是用人单位的反映,约占39.9%,自我感觉也有一定比例,占到了27.4%。

当进一步问到对法律硕士专业作一个前景预期时,问卷(一)中58.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乐观,对报考法律硕士者的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二))中则有76.3%的认为就业情况一般。

(2)关于为何选择报考或攻读法律硕士专业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两种问卷的回答基本上是一致的,问卷(一)中对法律专业有兴趣的因素占到51.6%,重新选择职业或专业的占到26.8%,问卷(二)中则同样是这两个因素占据主要地位,有62.1%的被调查者报考该专业是因为对法律有兴趣,15.5%的则是对原专业或职业不满意,值得高兴的是,无论是在读法律硕士还是欲报考该专业者都是相对比较理性的,起码没有再盲从潮流,追赶热门,我们从兴趣因素可以明显的看出;但反映出问题的另一方面则是两者对法律硕士专业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他们把法律硕士专业等同于其他的法学专业,而自己去读法律硕士是因为原专业或职业不是很好,自己进行了一次重新选择,目的则是甩掉原来的专业背景,去寻求自己的兴趣或更好的发展。这样实质上法律硕士是提供了这样一个转换的跳板。

(3)关于课程设置的问题课程设置也是反映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在我们的问卷一中,0.6%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合理,10.7%感觉良好,而认为一般的占47.1%,有42.3%的人认为不合理。在进一步问及课程不合理的原因时,60.1%的人认为课时安排不合理是最重要的因素,61.9%的人认为应用性不够。56%的人选择针对性差。

(4)关于法律硕士教学方法的问题

问卷一中,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法律硕士的教育方法应该有待改进,这个比例占到了69.2%,有27.8%的人认为目前的培训方案很糟。有73.9%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与法学硕士有所区别。

我们对法律硕士的定位是非研究性专业,换句话说,它要培养的是法律实务人才,而不是理论家,(当然,除非选择考博或立志做研究,由于比例极少,我们暂不讨论)。所以,在法律硕士的教育中应该突出其实践性和针对性。在这方面,法律硕士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问卷一中,在问及法律硕士相关教学方法的缺陷时,有61.9%的被调查者认为应用性不够,56%的认为针对性差,而在问及所钟爱或认为适合的教学方法(多选)时,案例教学法排到了第一位,占78.6%,61.3%的人选择小规模教学,59.5%的人选择互动式分组讨论,54.2%的人选择情景模拟教学。同样,在被调查者的建议中,多数也反映教学没有针对性,教师没有考虑到法律硕士的特点,即各有特色的专业背景,而是“一视同仁”。

(5)关于法学理论教育的问题

有40.2%的被调查者认为法律硕士理论基础薄弱与法学硕士相比处于劣势,应该加强理论的训练,约有90%的认为法律硕士必须在法学理论和学术功底方面有所加强,同样在认为法律硕士应该培养哪些能力的问题上,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学理论功底都占到了极高的比例,其中前者占到88.1%,后者则达到了48.2%。

(6)关于能力培养的问题

被调查者认为法律硕士应当注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力,法律思维能力,法学理论功底,表达能力所占比例分别为:92.3%,88.1%,48.2%,48.3%。

(7)关于法律硕士专业与原专业的联系问题

问卷(二)中对于如何将法硕阶段学习与背景专业相结合的问题,不知道如何结合的占到53.8%,37.6%的被调查者选择知道,8.6%的人表示不关心。问卷(一)中在问及对目前的学习与原来的专业和工作背景联系如何时,有36.2%的被调查者认为联系一般,37.2%认为少有联系,16.3%的则认为没有联系。

(8)关于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的比较

当问及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多选)时,58.4%的人认为法律硕士是复合型人才,有优势,40.2%的人认为理论基础薄弱,处于劣势,34.2%的人认为无所谓优势劣势,关键看个人能力。

(9)关于学制的问题

有63.5%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用三年的时间读完该专业,只有13.8%对目前的两年制感到满意。在问卷一中,被调查者普遍反映,两年的时间对于法律硕士是远远不够的;许多老师也是这样反映。除去写论文,找工作,真正学习的时间也只有一年多一点,在这短短一年里,无法进行深入广泛的学习和研究。另外也有人提出实行弹性学制更好一些,认为应该针对法律硕士不同的背景,实行不同的或相对灵活的学制,主张这一学制的占到19.2%。

(10)关于招生规模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同学们的反映比较大。在问卷一中,51.7%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当适当缩小规模,44.2%认为应该大规模削减,只有0.6%的人认为仍有扩大招生的余地。

(11)关于收费的问题

超过89%的被调查者认为收费偏高,10.1%的人认为适中,0.6%的人认为收费偏低。

(12)关于法律硕士就业的问题

多数法律硕士会选择实践性行业或职业,在问卷(一)(二)中,我们都问到了同一个问题,即未来会选择什么职业,在我们提供的选项中,律师、顾问、司法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选择最多,但是也有所区别,在问卷二中,选择司法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律师、顾问的分别占19.5%、11.5%、28.3%、32.7%,其中律师和顾问比例最高,只有1.8%的选择教师及科研人员,在问卷(一)中,虽然上面所列的几类职业仍是最高的,其中律师/顾问占59.6%。司法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都各占43.5%,但选择教师科研人员的比例已经比较高了,约占24%,而且研一和研二的比例大致一样,但相对于其他选择来看,仍是比例最小的。我们的问卷同时收集了同学们对改进法律硕士教育的一些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进课程设置,调整教学计划,使学习更具系统性。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应该先去学一些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主干部门法,然后再学习其他部门法和相关课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承继性和顺序性,也考虑到法律硕士的实际情况。有被调查者提出质疑,为什么是先学习婚姻法再去学习民法,先学证据调查再去学习诉讼法。

2.改进教学方法,使其更适合法律硕士的特点。对于教学方法,被调查者提出了多种改进方案,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诊所式法律教育,案例教学法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被调查者提出应该考虑到法律硕士不同的专业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合理安排指导老师。许多同学认为在选择指导老师和专业方向方面,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而不是靠抽签或指定的形式;还有同学认为应该发挥指导老师制度的积极作用,如建立导师与学生的固定联系制度,甚至有同学提出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导师的研究和处理案件的活动中。

4.改革学制,缩小招生规模。有被调查者提出弹性学制的建议,但大多数被调查者提出延长学制。同时,大家提出问题较多的还有缩小招生规模,合理安排教室,最大程度解决上课“座位紧,上课难”的问题。5.其它建议。多数研一被调查者提出了公平公正解决住宿问题的建议,还有被调查者建议将培养费收费透明化。

(责任编辑:吕红)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