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治社会 >

打假官司能逃债?这招儿不灵

2021-05-12 16:10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为逃避债务,竟自导自演了一出借款“大戏”;两年时间,检察官追查疑点,揭开了历时10年的虚假借款纠纷真相—— 

打假官司能逃债?这招儿不灵

姚雯/漫画

  这出“大戏”发生在山西省大同市。一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张某为了逃避债务、规避法院执行,摇身一变成为公司债权人,提起虚假诉讼,骗取法院调解书……经过两年调查追踪,山西省检察院挂牌督办,大同市检察院和云冈区检察院联合查办,这出“大戏”涉及的两起标的额达1500余万元的虚假诉讼案再审改判。 
  至此,被掩盖了10年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山西省三级检察机关通过充分行使民事诉讼监督权,有力地保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筑牢了司法诚信底线,也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欠债还钱 
  半路杀出个“张某” 
  2003年8月,某实业公司出资新建玻璃生产车间,由河北定州某建筑公司承建。2004年7月工程竣工,经结算该实业公司共欠某建筑公司工程款561万元。建筑公司诉至法院,请求实业公司交付所欠工程款。2009年3月,大同市中级法院判决实业公司归还建筑公司工程款及利息共计688万余元。实业公司不服,上诉至山西省高级法院。2009年12月16日,山西省高级法院作出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本以为事情至此可告一段落了,谁知突然冒出个“张某”。2010年2月9日、2月26日,张某以民间借贷纠纷为由,向大同市原矿区法院分别起诉实业公司,称从2007年7月开始,实业公司因资金短缺,周转困难,分别向其借款495万元、480万元,并口头约定利息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张某要求该实业公司偿还其借款本金及利息,并申请了诉前保全。法院随即作出了冻结、查封的财产保全裁定。 
  法院受案后,以调解方式结案,于2010年4月20日作出2份民事调解书,确认某实业公司归还张某借款本金及借款利息共计1500余万元。 
  张某紧接着申请了合并执行。在后续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中,某实业公司名下仅有的两宗土地的使用权被抵押给银行,获取了2000万元贷款,并将该款项全部用于抵偿张某个人债务及迟延履行金570万元等其他费用。至此,某实业公司再无财产可执行。 
  疑点重重 
  打假官司逃避债务? 
  另一头,打赢了官司的某建筑公司,依旧要不回工程款。了解缘由之后,2019年,某建筑公司大同项目部负责人冯某向云冈区检察院反映称,实业公司的上述两起调解案件涉嫌用虚假诉讼逃避债务。 
  初看案件材料,承办检察官闫利芬就发现了异常:“借款都是发生在2007年7月至2009年期间,原告将一个案子分成两个案子起诉,回避管辖的意图很明显。该案的借款数额为975万元,按当时级别管辖规定,应当由中级法院受理,但案子这样一拆分,就可以由基层法院受理了。” 
  除管辖问题,整个诉讼程序也疑点重重:某实业公司对张某主张的事实、证据及诉讼请求全部认可,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在整个诉讼过程中陈述高度一致,快速达成调解协议。“既然这么容易达成一致,双方私下协商就能解决,何必要打官司呢?”检察官说。 
  另外,在时间节点上也是巧合得很,在建筑公司与实业公司工程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即将进入执行程序时,张某先申请诉前保全,后提起诉讼,很有可能就是为了规避执行。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